Page 180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P. 180

鲍恂,字仲孚,浙江崇德(今桐乡)人。鲍恂少时师从理学家临川吴澄学《易经》,

           得其所传。他为人慎重,好古力行,学识品行名传天下。元统年间(1333—1335),在

           浙江乡试获第一名,被荐任平江教授、温州路学正,皆未就任。至元元年(1335),登
           进士第。学士张翥、御史刘彦博荐举为翰林,亦婉辞不就。元末群雄,张士诚在吴中延

           揽名士,聘为教授,他坚辞不出。洪武四年(1371),他与侍读学士詹同、司业朱景濂、

           吏部员外郎原本同召为会试考官,试毕,立即返回乡里。直至洪武十五年(1382),礼
           部主事刘庸举荐鲍恂等“明经老儒”进京以备顾问,其时已年逾八十有余,太祖朱元璋

           亲自到场,赐坐临询,拜其为文华殿大学士。而其以年老多病谢辞。

                鲍恂初时居千金、梧桐两乡,返回故里后,与贝清江、程柳庄等学士在嘉兴濮川(今

           桐乡市濮院)之西溪结社讲学,又筑室于殳山泾(今属浙江海宁),耕桑自乐,自号

           环中老人,学者称其西溪先生。
                鲍恂工诗,但流传很少。海盐胡氏曾有刊本,也早就散失了。《寄友人诗》是他

           在元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岁(1361)写的,这时他已经是 70 多岁的老人了,正值红巾军

           大暴发的年代,朱元璋出兵汉水,陈友谅兵败武昌之际,鲍恂对他远在荆州地区的老
           友思念不已,旋即走笔写下了七言律诗一首:“几年不得谒贤侯,湖上相逢正早秋。

           黄霸久推诸郡最,寇恂聊为此邦留。哦诗对竹风生榻,把酒看山月到楼。我欲趋陪嗟

           远道,惟将情思寄荆州。”

                诗的大意是说:有好几年没有去拜访您这位贤徳之士,记得我们在湖上相见的时

           候正是初秋的天气。您就像黄霸一样,是个善于治民之吏,您就像寇恂一样,能使百
           姓得到欢喜。对着翠竹吟诗,清风吹过几席,端着酒杯观看山景,楼头上的明月高悬

           如玉。我真想陪在您的身边相伴相依,但只因这路途太远非常可惜,现在只能把这思

           念之情,向荆州那里遥寄!
                鲍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诗人,同时还是一名优秀的书法家。这页《寄友人诗帖》

           仅有 10 行,不足 70 个字,但书写的灵活圆润,骨肉匀称,在庄重整饬之中并有温和秀

           丽的姿态,诗如其字,字亦如其诗,体貌轻婉、秀美清俊,无论从字的间架结构和点

           画使转中,我们都不难看出受赵孟頫的影响很大。

                赵孟頫的书法,得古人笔法甚多,尤其精求字体的结构,明代人宋濂说他“留心
           字学甚勤,羲、献帖凡临数百过”。近人书法评论家马宗霍说:“元之有赵吴兴,亦

           犹晋之右军,唐之鲁公,皆所谓主坛坫者。”他的书法不仅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为

           许多书家所宗,就连与他同时代的著名书法家如邓文原、周驰、张雨、王蒙、虞集等
           都曾受过他的指点或影响。

                鲍恂的书法作品和他的诗一样,传世较少,偶见于诸家书画题跋当中,如燕文贵《秋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