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北京保利 艺林藻鉴—古代书画
P. 50

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清宣宗
                           (道光帝)第七子,德宗(光绪帝)本生父。咸丰元年(1851)封为醇郡王。咸丰十一
                           年(1861),奕譞与恭亲王奕訢配合慈禧太后顺利完成“辛酉政变”,事后得慈禧重
                           用,迭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同治十一年(1872)进封醇亲
                           王。在光绪十年(1884)甲申政潮后,奕譞替代奕訢而实掌枢垣,成为清中央政府实际
                           领导人,柄执朝政达七年(1884-1890),登上了个人权势的顶峰。载沣,是第二任醇
                           亲王,也就是光绪皇帝的胞弟、溥仪皇帝的生父,后来的摄政王。爱新觉罗·溥任,是载
                           沣的第四子,宣统皇帝的四弟,在回忆九思堂主人醇亲王奕譞的谨慎时,他说:“我祖
                           父、第一代醇亲王奕譞,虽然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却常有高处不胜寒、如履薄冰之感。
                           他亲历辛酉政变,亲见顷刻人头落地、株连九族的惨烈景象,故心常惕惕,不敢有丝毫差
                           池。他次子载湉(光绪帝)入继大统后,他更加谦抑退让,时时、事事、处处提醒自己,万
                           勿有非分之想、非常之举。府中堂号名‘思谦堂’、‘退省斋’,自号‘朴庵’、‘退潜
                           居士’、‘九思堂主人’,彰显自己不思进取、忠心事主的志向。”醇亲王奕譞是晚清政
                           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与近代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的关系都十分密切。费行
                           简在其《近代名人小传》中对奕譞有过客观的描述,谓:奕譞“仪表俊伟,工骑射,负气
                           敢任事,聪颖弗逮其兄,而劲爽过之”“势虽赫奕,而励廉隅,包苴不入……操行为诸王
                           冠。”奕譞死后,赵尔巽将其一生的事迹简要地记述于《清史稿》中,是第一种有关奕譞
                           的人物传记。奕譞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个诗人、收藏家。奕譞喜爱写诗词,其个人文集
                           有《九思堂诗稿》《九思堂诗稿续编》。这些诗词文集不仅可以反映奕譞个人的精神世界
                           和生活,而且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当时的政局和社会状况。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