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百年薪火—近现代文人瓷画
P. 83

董源(生卒年不详),字叔达,洪州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钟                          通观此幅瓷板绘画作品,远处水面浩渺,扁舟隐现,诗文中早有
          陵乡)人。五代绘画大师,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南唐时期,                          描绘:“半幅江上帆,行行殊为还”。并且沙坡剔细草,远江萦
          曾任北苑副使,所以人称“董北苑”。董源作北苑副使时,长期                         绕,布景空灵。中幅结构缜密,先是山峰层丘叠壑,焦墨大披
          生活在金陵地区,常年饱看江山景象,不断体察山水物象,所以                         麻皴,其中有些显得高厚雄壮。之后由山峦过渡到近处,由高势
          描绘的大多是长江边的景色。南唐灭亡后,进入北宋,与李成、                         过渡到低势,其间山麓溪回径折,过渡十分自然。松树掩映之间
          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擅于山水画,兼工人物、禽兽。米                         村墟烟落,茅屋当中人物隐约可见,又应了诗中另外两句“疏林
          芾曾盛赞其山水曰:“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                          一村屋,孰得居其间?”是谁在里面读书呢?繁松阴阴,疏朗挺
          天真”。另米芾《画史》的中说:“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                          直,且又草丛杂间,鸥渚渔汀,犬牙相错。左下角小桥横跨,溪
          品。”董源的山水画对后世的文人画影响巨大,北宋沈括在《梦                         流陌陌。“小桥不入郭,远江却通湾”,近溪和远江无论从气势
          溪笔谈》中提到:“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                         上还是感觉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开大阖、收放自如,可见绘
          不为奇山峭之笔”。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称,董源画                         者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厚理解和把握能力。该图山势重叠,缓平
          法“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对其评价很高。黄公望说:                         绵长,水汽若蒸,冈峦清润,郁郁葱葱,草木繁茂,构思精细,
          “作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杜也。”吴镇说:“董源                         技法上以披麻皴、雨点皴为主,多用苔点,色彩淡雅,远景近景
          画,笔法苍劲,世所罕见,因观其真迹,摹其万一。”张丑:                          连成一片,予人以一望无尽之感,将江南的丘陵,江湖间草木畅
          “北苑新图师造化,深融豪迈数潇湘。堂堂后进还居上,压倒荆                         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乃难得的绝世佳作,
          关称墨皇。”可见诸家对董源评价之高,前所未有。                              好一派典型的董氏江南水乡景象。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