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百年薪火—近现代文人瓷画
P. 82

中国陶瓷史上最后一任督窑官——郭葆昌
                                                粉彩“仿董源、王蒙山水”瓷板画




          此幅山水瓷板画是袁世凯的督窑官郭葆昌先生致敬中国传统山水                         诗文中的第一句“松如黄鹤松”,是说此幅瓷板画的松树的绘画
          绘画风格的巅峰巨作,绘画风格参照“北宋三大家”之一的董                          风格是模仿的“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的画松树的方法。历代画松
          源、“元四家”之一王蒙绘画风格,集两大家绘画之所长,完美                         名家当中,私以为:宋代马远的松树太瘦,个性太强;倪云林所
          彰显陶瓷史上最后一个督窑官的超高审美水平和督窑制作标准,                         绘松树则太过萧瑟,显然不合宫廷氛围;而王蒙画的松最好、最
          世所罕见。瓷板边框雕工规整、打磨细腻,工艺属于典型的仿乾                         为自然。郭葆昌先生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松树采用王蒙画
          隆宫廷官作紫檀雕刻工艺,铜吊饰也属宫廷传统制作工艺。                           松之法。此幅作品当中,树木华滋,画中树木、山石,全用墨点
          瓷板画右上方隶书题字:“石谷自搆”,“天际敛云山尽出,江                         簇皴而成,树木浓重厚实,有葱郁繁茂之感。
          流收涨水初平。”有诗云:“松如黄鹤松,山如北苑山,疏林一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吴兴(今浙江湖
          村屋,孰得居其间,小桥不入郭,远江却通湾,半幅江上帆,行                         州)人。元末明初画家。元末弃官,隐居杭州黄鹤山(今浙江杭
          行殊未还。”把一幅董北苑、王蒙双剑合璧风格的山水描绘的淋                         州临平),自号“黄鹤山樵”。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
          漓尽致。                                                 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王
          “石谷自搆”意为王翚自己的构图,显示作者模仿王翚之意。                          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                    诗文中的第二句“山如北苑山”,指的是此幅作品当中的山的画
          等。师王鉴、王时敏,临摹宋、元名迹,吸取名家技法,治为一                         法是参照董源的画山的技法。纵观此幅作品,极有可能以江南真
          炉。曾受清康熙帝之命主绘《南巡图》。画成,御赐“山水清                          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
          晖”匾额,声名显著。晚年的山水画,在简练中求苍茫;偶画花                         皮,属于典型的董源“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
          卉,秀隽有致。有“画圣”之誉。与同时代的画家太仓王时敏、                         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山石用雨点皴法,干
          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                                        笔、湿笔、破笔、浓淡相参,极尽变幻莫测之奇。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