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无界 香港专场
P. 128

1142


             清 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

             A BLUE AND WHITE "FLOWER AND FRUIT"
             MEIPING, QING DYNASTY
             H:32.3cm ; D:23.1cm
             參閱:
             1. 台灣鴻禧美術館舊藏
             2.《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下)》  ,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P131,No.117
             HKD 600,000-900,000
             RMB 516,000-774,000
             JPY  10,182,000-15,273,000









                此瓶唇口,短頸,闊肩,肩下部內收,圈足,線條
            豐腴,雅緻驚豔。頸部  均飾一周十字花卉紋,肩部飾變
            形蓮瓣紋,外壁上部繪折枝花卉紋,下繪折枝桃實、荔
            枝及石榴等“三多”紋飾,底部繪蕉葉紋,筆觸細緻入微,
            一絲不苟。  折枝花葉紋與三多果紋作倒三角形構圖,與
            底部蕉葉紋對應,更顯肩部線條之豐碩。
                梅瓶為歷代瓷器造型中格調最為高雅的重要器型之
            一,故為酒器,清代多做花瓶。自宋元以來,價值品質
            均高於同期其他器型。乾隆時期的梅瓶量少質精,尤其
            青花,最為展現器型與紋飾協調之美。瓶上所飾三多紋,
            典故源於《莊子·外篇·天地》:堯觀於華封,華封人曰:
            請祝聖人,使聖人壽,使聖人福,使聖人多男子。即多壽、
            多福、多子之意,亦稱福壽三多。寓意吉祥,為明清帝
            皇所愛。
                此瓶畫工,花,果,葉均筆筆清晰,青花之墨分五
            色展露無疑。以精細筆觸所仿繪之鐵鏽斑足顯功力。濃
            艷髮色青翠亮麗極為難得,非御瓷不能有其工料。據《乾
            隆記事檔》記載,為乾隆三年(1738)御窯廠奉旨而燒
            的 “仿宣窯青花”之一。原文為:“六月二十五日:七
    要 瓷 中 重 國 術 藝 品 珍 藏 器
            品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  秀來說,太監高玉交……宣窯
            青花梅瓶一件,宣窯青花三果梅瓶一件……  傳旨:交與
            焼造磁器處唐英照樣焼造。”其中宣窯青花三果梅瓶一
            件與此器之特徵與時代極為吻合,故此器當為唐窯承命
            摹製之宣窯梅瓶屬,確為青花瓷器中之精品。
    (  Lot 1136-1190 )









        116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