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朵云轩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云志——历代名人法书墨迹
P. 89

第1272号拍品至第1284号拍品为同一藏家


























































                                                           1275

           1275
           张荫麟(1905-1942)
                                                                    问题还是要回到“可能性”的观念问题,而“可能性”的
           《“可能性”是什么——一个被忽略了的哲学问题》手稿
                                                                    观念问题还存在模糊,张荫麟写此篇的目的也是为了指出
           纸本  四页                                                   “可能性”这一命题的重要性,不应被忽略。
           说明: 张荫麟(1905-1942),号素痴,亦常作笔名,广东东莞人。                     此稿当毕即寄给《大公报》,编辑用毛笔对文章进行了修改,
                1929 年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学哲学,1933 年回国任清华大学                     增加批注,并于 1934 年 1 月 25 日发表在《大公报·世界思潮》
                历史学系教授。张荫麟是现代颇引人注目的史学家,在上世                          第 64 期。后全文与编者批注收录 2018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
                纪三四十年代,张荫麟在清华毕业生中可说与钱锺书齐名,                          版的《史家之哲思:张荫麟哲学文存》一书中,该书的编者
                曾被钱穆称许为“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                          陈润成、李欣荣研究张荫麟的学术多年,尽搜散见于民国报
                之”,惜英年早逝,但短短三十七岁人生却已留下文史哲著                          刊杂志上的张荫麟重要哲学文章和译文三十多篇。张荫麟之
                作百万余言,尤以文笔绚烂的《中国史纲》最著名。                             墨迹,偶遇乃幸,宜倍加珍视。
               此稿是张荫麟写于1933年9月《“可能性”是什么—— 一
                个被忽略了的哲学问题》一文的珍贵手稿,用蓝色钢笔书                      Zhang Yinlin
                写,有多处修改痕迹,署笔名“素痴”。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1932年,美国加利佛尼亚大学推出的《哲学丛刊》以“可                     Unmounted; ink on paper
                                                                                7
                                                                                     1
                能性”为题,张荫麟也此题“可能性”进行哲学探讨。张                      27.5×21.5 cm.(each) 10  /8×8  /2 in.  每幅约0.5平尺
                荫麟首先阐述了“可能性”这个观念在哲学里的重要性,                      RMB: 5,000—8,000
                而后又探讨“可能性的经验的条件”是什么,但这一衍生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