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古籍善本 金石碑帖
P. 180
浙刻白眉 古刹遗珍
—记高山寺旧藏两浙转运司刻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残卷
文/金程宇
友人传来宋刻《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残卷一册书影,题为 谱》刻卷五书影半叶)。罗振玉《吉石庵丛书》影印东瀛善本众
卷第九十五,卷首署“清凉山沙门澄观述,晋水沙门净源录疏 多,其所收宋版《庐山记》,亦为高山寺旧藏。高山寺旧藏宋版
注经”,有“高山寺”长方朱印,知为东瀛古刹高山寺旧藏。此 二种《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新雕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在
本一纸五个半叶,半叶四行,行十五字,注双行,行二十字。帘 《西游记》研究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王国维、鲁迅、德富苏
文两指宽。有栏线。书法全以欧体写刻,大字遒劲悦眼,小字 峰等人对此书均有所关注和讨论。由此可见,清末、民国学者
方正精致,刻工运刀如笔,堪称浙刻之白眉。今细核其内容, 已对高山寺藏书之精善颇有了解。而高山寺宋版之主体,实在
此本卷首至前三纸完整,第四纸存前四个半叶,第五个半叶 于华严宗之经疏,不仅传入当时已多有传抄,对后世佛典乃至
缺。此后衔接者为卷一百五,首尾缺,实存九纸。上世纪三十 近代《大正藏》、《续藏经》的出版都具有深刻影响。
年代日本著名佛教学者常盘大定调查高山寺宋版章疏时,这 高山寺旧藏净源录疏注经本宋版《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部一百二十卷的大书仅存三张残叶,而此册二卷(卷九五、 有钤盖“高山寺”或“十无尽院”长方朱印者二部(前者为高山
一百五)计十三纸六十四个半叶,虽为残卷,亦弥足珍贵。 寺僧释喜海批点本),前者较初印,后者则为后印本。今知海
高山寺旧藏净源录疏注经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之刊 内外该书收藏情况如次:
刻机构,根据静嘉堂文库及国家图书馆藏本,接缝处有“两浙 钤“高山寺”印章者。日本:静嘉堂文库存五册,存十七
转运司”、“浙西转运司开”字样,故此经多定名为两浙转运司 卷(有残缺),即卷二一第一至十二纸(尾缺),卷二二第一七
刻本。官刻大字本佛经,极为罕见。此书之刊刻年代,静嘉堂 至二四纸(首尾缺),卷三十第十九至二二、二四至二六纸
文库图录著录为南宋刊本,此说可从。静嘉堂文库本有刻工名 (首尾缺),卷三一第一、二纸(尾缺),卷四七第二一至二五
毛谏、王洪、吴询、黄常、陈全、董明、李度,天理大学图书馆 纸(首缺),卷五四第九、十、一二纸(首尾缺)、卷五六第
本有刻工严志,检宋代刻工名录,大体属于南宋绍兴间刻工。 一五至一九纸(首尾缺)、卷五七第一、二纸、卷六三尾题半
如毛谏绍兴间参刻《白氏六帖事类集》,吴询绍兴间参刻严州 叶,卷六五第七至十叶,卷八四第二纸,卷八五第七至二四纸
本《艺文类聚》,黄常绍兴初参刻杭州本《乐府诗集》,董明绍 (首尾缺),卷九六五个半叶,卷九七卷末二半叶,卷一百一
兴九年(1139)参刻临安府刊《唐文粹》,李度绍兴间参刻《汉 第三十纸(卷末尾题)、卷一百四第一至九纸,卷末尾题半
书》。阿部隆一认为天理大学图书馆藏本是南宋前期刊,当亦 叶,卷一百五卷末尾 题半叶。版心:两浙转运司、浙西转运
据刻工而定。高山寺旧藏大字本佛经,除本经外,尚有《大乘 司。卷四七末宝治三年(1249)喜海题记、卷一百五建长二年
起信论疏》(存卷下之二),亦半叶四行,大字行十五字,注双 (1250)喜海题记。以上曾为寺田望南旧藏,后售于陆心源皕
行,行二十字,刊印极精,亦当属同一时期刻本。 宋楼,再售于静嘉堂文库。大东急记念文库存卷九一、九四、
在东瀛古刹中,高山寺实为著名藏书之地。杨守敬《日本访 一百四。京都国立博物馆卷三二。成篑堂文库存卷四一。中
书志·缘起》云:“日本崇尚佛法,凡有兵戈,例不毁坏古刹。 国:国家图书馆存存残叶六卷,即卷七十一、八十三、八十五、
故高山寺、法隆寺二藏所储唐经生书佛经不下万卷,即经史古 九十四、九十九、一百十四。上海博物馆,卷五四(存一至
本亦多出其中。”即以宋版而言,其《日本访书志》卷七著录“齐 二十五纸,缺九十两纸)。苏州博物馆卷一百九(存残叶,嘉兴
民要术残本三卷”,曰:“北宋天圣刊本,高山寺藏”(《留真 沈慈护旧藏)。另上海图书馆卷七二,四个半叶,丁福保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