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
P. 70

Lot 926
             15-16世纪

             铜鎏金弥勒菩萨像
             弥勒意为慈悲,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释迦牟尼佛
             的继任者。常见的弥勒造像有菩萨装与佛装两种,此尊即为菩萨装弥勒像。据佛
             经记载,弥勒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上升到兜率天宫,为诸天演佛说法,兜
             率天宫因而又有弥勒净土之称。弥勒又称未来佛,在释迦牟尼佛灭度后五十六亿
             六千万年时,将从兜率天宫下降人间,投生到一位大臣家中。而后与释迦牟尼佛
             一样,历经降生、出家、成道、说法等历程,最后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继释
             迦牟尼佛化度无量无边众生。在西藏,当他被描绘为菩萨时,形态有立有坐,此
             件拍品的坐姿是弥勒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佛教诸神中,唯有弥勒佛为垂
             足坐,多坐于长凳或长椅上,如此尊造像,此类坐姿在《造像量度经》中称为
             “善跏跌坐”,表示弥勒菩萨将降诞人间弘法。
             此尊弥勒坐像,头顶圆髻,方圆脸型,弯眉目微阖,眉间现白毫,唇角笑意明
             显,神情慈和。双耳垂肩,上耳际处现两朵小花,这是早期尼泊尔佛教艺术品中
             特有的一种表现手法,两地频繁的交流之后,我们在西藏13世纪前后的壁画、唐
             卡作品中也可发现佛陀上耳际的两朵小花,可参考嘉德2022年春与2019年秋的两
             幅13世纪释迦牟尼佛唐卡,这两幅唐卡中,佛陀上耳际均各绘有一朵小花朵,甚
             为明显。故创作此像的艺术家,显是深受尼泊尔艺术风格之影响。弥勒双手当胸
             结说法印,表明正在传授妙法教义。上躯挺拔,肩胸宽阔,从侧面清晰可见菩萨
             优雅完美的身段曲线。身穿袒右式袈裟覆至小腿处,袈裟一角套住右肩臂处,仅
             右胸部坦露;下身衣裙垂坠,纹饰流畅,如行云流水,且周身刻莲花为饰,双膝
             头的两枝莲花更显大气。弥勒坐下后半部尚有半个仰莲座,设计精巧。整尊造像
             典雅端庄、生动自然,展现出明时西藏地区佛教艺术匠人的成熟技艺。



             A GILT-BRONZE FIGURE OF MAITREYA
               TH
                   TH
             15 /16  CENTURY
             16.2cm.high
             RMB: 无底价
             USD: 无底价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