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
P. 150

Lot 951
             15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此尊造像刻画的是释迦牟尼悟证成道的主题。释尊在印度东部的菩提伽耶,以充
             满能量的金刚坐姿立下誓约,最后在禅定状态之下领悟了轮回的奥秘。
             此尊释迦牟尼佛头顶靛蓝螺发整齐,肉髻高隆,髻顶以鎏金宝珠顶严,双耳垂
             肩,颈项处有三道蚕节纹。面庞圆润,双颊隆满,额际高广,细眉阖目,眉尾略
             上挑,眉间有水滴形白毫,原应嵌宝石,下颌圆凸,生动表现了佛陀不同凡俗的
             庄严和寂静的圆满法相。全身姿态端正挺拔,右手置膝处施触地印,左手置腹前
             结禅定印,表现的正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的姿态和形象。上身着袒
             右肩式袈裟;下身着僧裙,衣质轻薄贴体,袈裟一角折搭于左肩,完全采用古印
             度萨尔纳特式表现手法,边缘饰折线纹和双连珠线,线内刻连绵麦粒纹表现领口
             裙边,突出躯体自然起伏与变化。躯体浑厚,双肩圆润丰腴,四肢肌肉圆实,看
             上去雄健有力,充分展现佛陀“勇猛大丈夫”的非凡气势。

             佛陀双腿结跏趺坐于束腰式仰覆莲座之上。莲座呈半月形,莲瓣间距较大,瓣芯
             饱满,瓣尖略上翘,顶端有简化卷云纹,底层莲瓣宽扁,以瓣芯为轴刻画对称卷
             云纹饰,是相对罕见的表现形式。立体莲瓣敷施正面,上下沿均饰细密连珠纹一
             道,大气又美观。

             值得一提的是此像的艺术风格,是在尼泊尔造像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西藏
             本土的审美元素,展现了15世纪藏地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此像中诸如上挑的眉
             尾,偏厚的双唇、短小的下颌以及健硕的躯体和生动写实的手足姿态,均表现出
             明显的尼泊尔造像风格,契合纽瓦尔民族的审美情趣。而较之早期尼泊尔作品,
             此像的身型比例更为合理,也更精准,更符合人体的正常比例;温和但神情坚毅
             的的面相、柔软的肌肉等表现,则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审美与追求。藏地造像到
             15-16世纪,匠人技艺已经渐趋完善,融合各种流派,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此像即是15世纪时西藏成熟的艺术匠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释迦牟尼佛像,是佛教艺术品中传世作品最多,流传最广的造像题材,也因拥有
             着最为广泛普遍的崇拜而经久不衰。一如此尊,以无比庄严的艺术形象向人们开
             显着佛教的慈悲与智慧,也以简洁明快的艺术形态展现着大道至简的独特魅力,
             是非常难得的佛教艺术圣品。



             A FINE AND RARE GILT-BRONZE FIGURE OF SHAKYAMUNI
               TH
             15  CENTURY
             40cm.high
             RMB: 3,800,000-5,800,000
             USD: 527,800-805,600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