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以文化为津梁---鲁迅挚友内山兄弟旧藏及新文学
P. 8

1







                  这批内山兄弟的旧藏,我有幸先睹为快。既不是鲁迅研究专家,也不懂版画艺术,我
             这篇文字,仅仅是一个“槛外之人”直观的感悟。


                  20 世纪 80 年代,我赴日留学后不久,走进了位于东京

             神田町的内山书店。登上二楼,顿生走进新华书店的错觉。
             结账时,店员说“留学生,打折”——这是内山书店一项特
             殊的规定。 最近我才知道,这其实是“传统”,源自上个世
             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内山书店。



                  因鲁迅而家喻户晓的内山完造先生,背后还有一位鲜为
             人知的兄弟。他比完造年少十五岁,是成功的文化商人,同
             时还是教书先生。在战后的废墟上,是他创建了的东京内山

             书店。这位继续为中国留学生“打折”的老板,就是内山嘉
             吉先生。拜见过这批旧藏的史料之后,可以真真切切地感悟到,
                                                                                     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
             在搭建“和平与友谊”这座虹桥的艰辛历程中,内山兄弟同                                               (原上海内山书店旧址)
             样都是举足轻重的砥柱人物。被奇迹般珍存至今的信札和书画,遗存着中日两国前辈“从

             心头到笔端”的温度。


                                                           在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行 2024 春拍这期“特殊
                                                      的专场”目录中,令我怦然心动的拍品,除了珍贵

                                                      的版画杰作之外,便是饱含真情的信札——师生之
                                                      间,友人之间……没有一言一语流露出与金钱和利
                                                      益相关的信息。可以想象,当年围绕在内山兄弟周
                                                      围的中国朋友,无论地位高低、知名度大小,都拥

                                                      有着那么纯粹的文人情怀。他们之中,不乏著名的
                                                      版画家、作家、戏剧艺术家,还有詩人、學者。完
                                                      造先生于 1959 年去世后,嘉吉先生仍然继续呵护着
                           内山兄弟
                                                      鲁迅先生当年播下的那颗树种。正是“度尽劫波兄
                    2
             弟在” ,中日两国之间进步的文化艺术交流,从来没有中断——


             1  本文标题出自鲁迅先生亲笔书赠内山嘉吉夫人松藻女史的欧阳炯词句。1961年,内山嘉吉托中日友好协会代表团团长谷川敏之向许
                广平转赠此幅鲁迅书法,并嘱存上海鲁迅纪念馆。
             2 鲁迅《题三义塔》诗。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