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小残卷斋藏善本碑帖
P. 28

2219

          黄宾虹、邓尔雅、潘飞声、李尹桑、赵蕃等 题跋                               墨笔题跋,朱印累累。
          汉兖州刺史雒阳令王稚子阙                                             潘飞声(1858-1934),字兰史,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老
          清中期拓本                                                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斋名翦淞阁、室名水
          1轴  纸本                                               晶庵、崇兰精舍、禅定室等。广东番禺人,祖籍福建。南社成员,长
          题签:汉兖州刺史雒阳令王稚子阙                                      于诗词书画,近代岭南六大家之一。
          题识:1、汉兖州刺史雒阳令王稚子阙。哲夫道兄燕游返粤,经由沪                           黄宾虹(1865-1955),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
          渎,出此责题。甲寅(1914)天贶节,刘三。钤印:刘三之章                        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宗
             2、少时曾见一本于李若农年丈泰华山堂,墨拓浓厚,反逊此明                      师、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之一。
          晰。哲夫得之京师,洵可宝也。甲寅(1914)六月,禺山潘飞声在翦                         邓尔雅(1883-1954),原名溥,字季雨、万岁、尔疋,别署风
          淞阁挂壁三日,题记纸末。钤印:老剑、洁癖、五百四峰长                           丁老人、绿绮台主,室名邓斋、绿绮园。广东东莞人。精研印学,有
             3、溽暑炎歊,哲父游燕,南旋出此拓一观,清风拂座,神为之                      《篆刻卮言》《邓斋印雅》等行世。
          怡。滨虹。钤印:潭上质                                          Annotated by Huang Binhong, Deng Erya, etc.
             4、此阙曾见申铁蟾兆定有覆刻本,与原石相去远甚,不知其何                      STELE IN HAN DYNASTY
          所据耳。是拓为宛平高毁庵廷誉旧藏。乙卯(1915)正月,尔雅。钤                     Mid-Qing Dynasty rubbing
          印:尔                                                  1 Scroll  Paper
             5、汉王稚子二石阙已佚其一,今仅存此一阙,且已漫漶。此拓                      46×94cm  18  / 8×37 in
                                                                          1
          “阳”字之左旁尚存,洵旧拓也。顷哲夫社兄携过余斋,与孙仲瑛同
          观。乙卯(1915)元宵后四日,李尹桑记之。钤印:李尹桑                         无底价
             6、汉时蜀墓喜建阙,大半粗珉驳蚀多。著录最首王稚子,字
          画渐次嗟消磨。抚君此纸毡棰蚤,形缺神完犹可
          宝。高冯沈李贾与杨,三巴兵火沦荒草。王稚子
          阙在新都,近更剥泐,似此旧拓,洵可珍贵。石
          禅老人赵藩。钤印:赵石禅、北垞
          提要:王稚子石阙原在四川新都弥牟镇西北五
          里,东汉元兴元年(105)立。右阙题“汉故先
          灵侍御史河内县令王君稚子阙”,左阙题“汉故
          兖州刺史雒阳令王君稚子阙”,隶书,书风古朴
          雄健。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若东汉分书,
          莫古于《王稚子阙》矣。”此石阙宋洪适《隶
          释》及宋陆游《九月十日在汉州猎于新都弥牟之
          间投宿民家》等著作中已有记载,清康熙三十五
          年(1696)王士祯《秦蜀驿程后记》所述石阙架
          构仍在,尚存东阙五字(另雒阳二字阙),西阙
          十二字;雍正九年(1731)西阙一石没入沟中;
          乾隆五十年(1785)翁方纲《跋王稚子阙》称其
          所见前年拓本,已仅存东阙残字;道光十七年
          (1837),《新都县志》载东阙残石分裂为二,
          知县张奉书将碑两旁用砖石嵌合并建屋;至1954
          年,四川省文管会调查时仍可见房屋龛内残阙,
          1966年残阙与房屋俱毁。故此阙于清中期变化尤
          甚,以存原石面貌及字笔画多者为贵。
             此本为民国初广东金石学家蔡守客居京师
          时所得之物,整纸墨拓左阙残石。“史”字捺之
          起笔,“雒”字“各”之“口”部,“阳”之左
          半皆尚明晰,毡墨润泽,石质斑驳可见,是为清
          中后期精拓之本。此拓本郭麐、蔡守旧藏,黄宾
          虹、邓尓疋、潘飞声、李尹桑、赵藩、刘三六家
                                                                             局部图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