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2 - 尚古存珍---—古董珍玩专场
P. 352
1357 清晚期 王震款行书诗文挂屏
镌文:“蟾跳月窟,与仙盘桓,蟾行三足,仙练一丹,腰悬葫芦,酒饮不干,
道中滋味,度外心肝。是之谓古仙人,名之曰刘海蟾。”“壬戌 白龙山
人王震。”
镌印:“王震”
说明:王震(1867-1938),字一亭,浙江吴兴人,出生于上海青浦,清末民初
著名画家、买办。号“海云楼主”“白龙山人”,晚年信佛法号“觉器”,
是中国艺术史上少有的“商”“艺”双辉的奇才,王震是海上画派一位
独具特色的画家,对海上画派的接续与传承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与吴
昌硕一起,引领了海上画派的蓬勃发展。其书法运笔带有金石气,线条
劲挺有质感,笔墨浑厚而不是凝练,行文奇崛,落墨苍浑,放恣不羁中
透溢着一股浓郁的独异风格,被沪上艺坛赞为“天惊地怪”“鲜有其匹”。
A POEMS HANGING SCREEN WITH "WANG ZHEN"
INSCRIPTION
Late Qing Dynasty
27.5×28.8 cm
RMB: 无底价
1358(款)
1358 清 林元龙款竹刻“谦受益”文房匾
释文:“谦受益”
1357 款识:“林元龙”
镌印:“元龙”
说明: 此件竹匾乃以圆竹对剖而得,器表已经产生酱红色的包浆,上刻行书“谦
受益”三字,旁落“林元龙”款及篆书印文“元龙”,其行书笔法劲健凌厉,
颇见功力。
于竹上刻字出现甚早,起源于商代,《尚书·多士》中云:惟殷先人,
有册有典。直至两晋时期随着造纸行业逐步发达才最终改变以竹刻字的
格局,但是在竹匾额上刻字的传统也一直保存下来,在明清时期此类竹
器极多。
A FINELY CARVED BAMBOO WENFANG PLAQUE WITH "LIN
YUAN LONG" INSCRIPTION
Qing Dynasty
37×11 cm
RMB: 无底价
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