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9 - 尚古存珍---—古董珍玩专场
P. 289
1270 15 世纪 西藏风格 合金铜阿閦佛
说明: 此尊阿閦佛为典型的 15 世纪西藏地区的造像作品。阿閦佛(又称不动佛,梵文 Aksokhya)为不动如来,对应的罗马拼音为
Aksobhya,意思为“不动”,因菩提心坚定 ( 或者没有嗔恚 ) 不动如山,故名为“不动”,有无嗔恚的意思。《佛说阿閦佛经》中
说阿閦佛为菩萨时,在大目如来(或译为广目如来)前发“于一切人民蜎飞蠕动之类不生嗔恚”等誓愿,经过累劫的修行,终于在
东方的阿比罗提 ( 妙喜 ) 世界七宝树下成佛,佛刹名为“妙喜”。由于他的愿力所感,佛刹中没有三恶道,大地平正柔软,一切人
都行善事,环境极其殊胜。依《大宝积经》所说,往生妙喜世界的因缘多种,依佛所说,其根本因缘则是“应学不动如来往昔行菩
萨行,发弘誓心愿生其国”。
尊像以合金铜铸造,胎体厚实。螺发颗颗分明,肉髻高耸,摩尼宝珠顶严。其脸型饱满,弯眉秀目内刻眼瞳,鼻梁挺拔,嘴角含笑,
大耳垂肩。特别是其宽阔的前额,亦富有马拉造像开脸之风范。其躯体饱满健壮,肩部与胸部皆雄壮饱满,身着贴体僧衣,胸前的
衣边有錾花装饰,僧袍的衣角搭在左肩之上,刻画精致。
阿 閦佛结全跏趺坐于双层莲花宝座之上,左手平伸结禅定印,右手下垂自然弯曲结触地印。手脚刻画粗壮而不失精细,充分吸收表
现了西藏造像艺术特点。莲座正前方横置金刚杵,象征释迦牟尼佛降魔成道,亦为阿閦佛典型标识。束腰仰覆式莲座,莲瓣环抱底
座一周,排列疏朗,上下层皆圆润饱满,层层开敷,瓣尖刻画尤为细致,时代特征明显。佛像的肌肤感刻画细腻到位,尤其是手的
姿势,躯体的饱满程度,表达的淋漓尽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
A TIBET TYPE ALLOY FIGURE OF AKSHOBHYA
15th Century
15.5 cm. Height. 823g Grammage
RMB: 160,000-220,000
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