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6 - 当代艺术·有美:现代艺术·有美:中国书画
P. 336
553 3. 山舟先生书从颜出,朴属微至,一味圆融,至晚年则瘦硬入神,
与中年时所书迥异。是册乃其用意所作。而结构之劲,笔锋之峭,
尤过曩时。鳌北方裘识。钤印:裘印
梁 同书[1723-1815]
4. 山黛凝螺,廊花翻雪,梦中定有幽人屐。东坡旷代慕香山,一
华秋槎建祠西湖记 庵香光容分席。
芸轴遗香,仙蟫残迹,山阴茧纸谁能识。百年罗赵在前头,秋灯
纸本册页 想见双瞳碧。
1811 年作 踏莎行。不党先生教正,夏承焘。钤印:夏瞿禅
本幅:23×11 cm×8 约 0.2 平尺(每幅) 5. 圆镜涵光睹围屏,染翠浓长堤。来往画图中,千载甘棠,谁忆
题跋:23×11 cm×7 约 0.2 平尺(每幅) 两文公?
世事沧桑换前贤,俎豆空斯编。展对感无穷,犹胜荒祠,零落积
释文: 尘对。
《华秋槎司马建祠西湖记》 南柯子。不党先生属题,庚辰(1940)夏月龚李承。钤印:默翁随喜
杭西湖有白苏二公祠,创自阮芸台中丞,而经营缔造之者,金匮 6. 蝶褙绫书重墨池,山舟翰墨子潇辞。风流不见华司马,罗苑前
华秋槎司马也。湖自乾隆四十九年(1784)后,崇台飞观金碧暗淡, 头访故祠。
而两祠独水木明瑟、杂花缤纷,则司马之整葺而扶植之也。于是 古祠高树渺难寻,莫问钱家旧馆名。百五年来人事改,淡烟斜月
司马殁矣,同人过祠下,低徊慨惜,谋以苏祠西废屋三楹,葺而 下西泠。
新之,设栗主、以奉公祀。昔汉朱邑为桐乡吏,临殁,戒其子:“后 前辈风流岂不如,南湖此日集裙裾。独怜痴绝严公子,白袷箪瓢
世奉尝我,不如桐乡民。”益自信,有遗爱于桐乡也。 守素书。
司马初令瑞安、继官象山、调繁临海,所至,有惠政祀之者,宜 西湖白苏二祠在孤山之麓,阮公芸台建也。而鸠工庀材,华司马
在三邑。不于其所治,于其穷老无归流寓之地,于以叹司马之留 秋槎,实擘画之。司马既殁,好事者因以余屋三楹奉栗主焉。洪
心,于国是民莫不以用舍移其志者,其感人深也。公罢官后,侨 杨之役,钱秋岘先生避兵湖上,亦馆苏祠,今二祠皆为伧父筑室
居西湖二十年,先后大吏,慕公之才,事多倚办。履勘温州水灾, 所并,惟知其与罗苑对衡,而飞甑鶱桷,渺不可寻,更无论秋槎、
日行汙泽中,至浮胫股腫,不以为病;海宁饥,公监赈峡川,经 秋岘两先生旧时祠馆矣。此记孙子潇撰,梁山舟书,文翰并工,
理独善;他邑以为法南沙地斥卤,民多私贩盐,使徵入官,众洶洶, 堪称双绝。严不党兄得之燕市,今居湖上,偶以相示,烟月西陵,
公为立煎法,灶户便之。 缅怀前哲,不禁黯然者久之,爰系三绝以志墨缘,顾君子珠玉当前,
公状短小,视之书生耳,而胆略过人。尝行叚桥,见两僧抟其一, 未免自惭形秽也。不党老兄属题。庚寅(1950)六月下玄,蕙孙
被按伏地,呼“盗公”,直前,其擒按者,果太平盗,亡命净慈为僧, 刘厚滋。钤印:厚滋
发寺中菜地,赃在焉。以畀钱塘令而不居其名。尝随中丞吉公剿贼, 7. 欲荐水仙王,老作西湖主。好与弥陀共一龛,俯仰同今古。
宁波大风,贼舸骤至,公方立鹢首,一贼跃过,手刃之。贼稍却, 健笔说频罗,擢干鲜秋露。会向丛祠访旧碑,珍重纱笼护。
继至者遽发炮,炮撄于桅,离顶才数寸,公不为动也。中丞将上 卜算子。为不党先生题,陈运彰。庚寅(1950)六月望日。钤印:
其功,辞曰:“此行以报知己也,如欲得官,前畀钱塘者可矣。” 陈运彰印、蒙盦
其恬退如此。 8. 望中水佩掩风裳,几角丛祠一例荒。数墨寻行畴昔事,冷灰爆
公居西湖久,熟悉湖中水利,阮中丞至尤倚之。再濬湖仿两堤意, 处有馨香。
以所挑淤实湖心亭,西杂植桃柳,与两堤遍俗,呼“阮公墩”是也。 漫证前踪问后因,精魂故楮著犹新。凤林枕上钟声动,总是西泠
公之殁,阮工欲祀公湖上,会去不果,今诸君子犹承阮志也。 旧日春。
公讳瑞潢,字泾阳,秋槎其号,由盐官擢令迁同知,代台州知府, 题似不党先生教正,蒋国榜。庚寅(1950)荷月于湖上重玄亭。钤印:
事被论,去官,遗书有《宝云山馆诗草》《海寇纪略》《湖山泉石录》 苏盦、乌榜村人、赤鸟
《北山小志》。 说明:
款识: 1. 华秋槎即华瑞潢。华瑞潢,字泾阳、号秋槎,江苏金匮(今无锡)
时嘉庆十又六年(1811),辛未八月,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 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象山知县。为官爱民如子,对不
年家姻眷姪昭文孙原湘撰;赐进士出身、翰林院侍讲学士、年家 法之徒却执法严明。主持县试,甄拔人才,公平公正,士林悦服。
姻眷弟钱唐梁同书书。 识拔象山青年士子钱沃臣,聘为记事。调任临海知县,亦携之同行,
鉴藏印: 于沃臣一生事业,影响极大。至临海,曾捕获大盗,为当地除害。
华氏世守、山阴张氏收藏金石书画印信、树荣珍藏、侯官严氏淳 后升同知,代理台州知府。性至孝,每到外地为官,必带母同往,
斋所藏、华氏家藏之宝 以便尽孝。后罢官,居西湖,颇为当时浙江巡抚、大学者阮元器重。
题签: 其为杭州苏公祠所集苏轼句联:“泥上偶然留指爪,故乡无此好
1. 梁山舟书华秋槎建祠西湖记。庚寅宾虹年八十又七。钤印:黄宾虹 湖山”,为时称诵。
2. 秋槎先生建祠西湖记。吴江吴育书签。钤印:吴育、山子 2. 撰文者孙原湘。孙原湘(1762-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
3. 山舟先生书建祠西湖记墨宝。癸未春梦仙为绮雯署签。 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
题跋: 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
1. 先曾王父建祠西湖记,为子潇先生撰文、山舟先生书,久藏家祠。 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
道光七年(1827)春,祠火起,仓猝失去。十年(1830)八月偶 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
至锡城,有友以此册求售,阅之,故物也。询其价昂甚,典衣购归, 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
重为装袭,仍藏祠中,用珍世守。道光十有一年(1831),岁次 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辛卯二月朔,曾孙在镕谨识。钤印:在镕私印 3. 题签者吴育、沈玉垣、黄宾虹。
2. 光绪六年(1880)四月,借颂臣比部所藏山舟小楷,留观一宿, 吴育(?-1834 后 ),字山子,江苏吴江人,家居江苏常州,吴兆
常熟杨沂孙跋。钤印:沂孙 骞 (1631-1684) 曾孙,与包世臣、李兆洛游,能文,工篆隶,善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