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静观雅集·古代玉器专场
P. 112
1838 之子故也」。至遲於商代即以有以熊為題材的圓雕玉作,可
參考安陽婦好墓出土例,出版於《殷墟玉器》,圖版 81。近
年據學者考據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熊形雷神出行圖,認為
明
於漢代畫像磚中經常出現的雷公,應為熊之形象。此件掛墜
黑玉熊
同以熊為題材,墨玉質地,玉質溫潤有澤,一面鑲嵌於銅鎏
金連珠紋掛飾之中,另一面則以圓雕及淺陰線表現蹲踞之態
———
的熊,熊微頷首,圓耳竪起,棗核狀眼,鼻部肥厚,嘴微張,
高5.5cm
噬前爪,後肢屈彎呈蹲坐狀,生動寫實。身上僅以寥寥淺陰
RMB: 80,000-100,000
線表示毛髮,刻划神形兼備,憨厚可愛。此造型仿效漢熊之
造型,可參考安思遠舊藏鎏金銅熊形擺件,售出於 2015 年紐
先民對熊的信仰或承襲自黃帝有熊氏,西漢·司馬遷所著
約佳士得,編號 1。
《史記·五帝本紀》注有:「黃帝號有熊,以其本是有熊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