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0 - 中国书画夜场
P. 220
Lot 2558 朱屺瞻 1892-1996 川蜀紀游冊
《朱屺瞻年譜》記載,1957年4月,朱屺瞻與錢瘦鐵結伴同游川陝,歷3月,至7月2日歸滬。期間朱屺瞻寫景集
稿無數,此十二開即為其中寫川蜀景致精彩之筆。
1956年,上海成立中國畫院,朱屺瞻被聘為畫師,對屺老而言,無論是生活還是藝術都得到了很好的改觀,許
多老朋友又聚到了一起,外出寫生、深入生活都納入了屺老的計劃。1957年4月,朱屺瞻與錢瘦鐵一起進行了兩個多
月的川陝壯游,直至7月4日才回到上海。這是一次遊覽,是一次寫生,更是一次遊學、交流和觀摩。游途中,錢瘦
鐵為朱屺瞻刻了一方「學而不厭」的印章,在邊款上刻了:「丁酉暮春,與屺老從武漢往三峽,過秦嶺、至長安,
萬里壯游中談論中外藝術,自石濤、八大、冬心、谷柯、塞尚、馬蒂斯至否老、白石,我二人所見相同。」
這次的壯游,對屺老以後的藝術生涯是一次重磅的震動和衝擊,而這套《山水冊》,即忠實地記述下了川陝之
游對朱屺瞻的影響,因為此次的壯游,為屺老以後的「衰年變法」打下了穩固扎實的基礎。
這本畫於1957年的山水畫冊,主要描繪自武漢朔長江而上至川蜀的沿途風光,幾乎都是對景寫生,他以過硬的
寫生寫實能力,運用傳統中國畫的表現形式和媒介將沿途風光恰到好處地描繪進畫面中。用筆輕靈沉穩,用色清新
淡雅,而在畫中題款和壓角處所用的印則大多為齊白石為其所刻,以印文的直率蒼勁和印色的朱紅打破畫面的清
淡。白石老人前後為他刻印70多方,神交之善,被引為白石翁「生平第五知己」。
屺老的成功,最大的特色就是「寫生」,從寫生中求「生」、求「神」、求「氣韻」,正如屺老說的「寫生要
在寫神,應以我所感受到的美為主」。通過寫生去領受生活的真諦,去感悟人生,去體察自然的神韻,去尋找時代
的特點,然後通過繪畫語言把這一切表現出來,從而使觀賞者獲得美的享受。「造化隨人筆仗,到處天機奔放。誰
雲依樣葫蘆,未有葫蘆一樣」,恰如啓功先生對朱屺瞻的評價,對他的畫面非程式化的傾向贊譽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