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中国书画夜场
P. 194
在中國人的思想中,馬始終與徵戰相關,是驍勇和勝利的象徵。白石畫
馬,與徐悲鴻畫馬大異,徐氏重其形真,白石重其意氣,徐氏以墨當色,筆墨
服從於造型,白石全出之以勾勒,寫其大意而已。
─郎紹君《齊白石的世界》
白石老人一生贈畫不少,很多都是他比較擅長的內容。而唯獨對抗日名將馬
佔山,贈送了一幅與以往風格截然不同的《春柳奔馬》圖。
齊白石不僅是二十世紀最為傑出的畫家之一,也是一位在繪畫題材上多產的
畫家,可謂無一不能入畫。題材之豐富,造型描繪能力之強,在近代美術史上堪
稱罕見。齊白石出身農鄉間,他所畫的一切,皆來源於對生活的觀察與感悟,白
石老人曾說過:「畫畫要畫人家看見過的東西。」就是這樣一位充滿著鄉土氣息
的文人畫家,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畫,更多的則是對生活中點滴的感悟。
在白石老人眾多的繪畫題材中,「馬」這一題材稀見異常,郎紹君先生在
《齊白石的世界》一書中指出:「在中國人的思想中,馬始終與徵戰相關,是驍
勇和勝利的象徵。白石畫馬,與徐悲鴻畫馬大異,徐氏重其形真,白石重其意
氣,徐氏以墨當色,筆墨服從於造型,白石全出之以勾勒,寫其大意而已。」
此幅《春柳奔馬》,上款「秀芳」即東北抗日名將馬佔山。此作創作於1946
年,正值馬佔山調任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之際。1946年,82歲的齊白石認識了抗
日將領馬佔山,他打響了中國人民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江橋抗戰,
這一仗血戰了三天兩夜非常慘烈,馬佔山當時是完全不顧張學良不抵抗政策,擅
作主張帶領將士們對日軍進行反擊,這也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對日的大規模軍事抵
抗,因此馬佔山被中國人民稱為民族英雄。
齊白石知曉這段事跡後對馬佔山肅然起敬,一定要以畫相贈以視敬意,但是
畫蝦蟹實在是不合適,於是略加思考,決定畫一幅奔馬圖,一來寓意驍勇無敵馬
到成功,二來烈馬贈馬將軍極為貼切,贈畫之後,兩人交往密切,相談甚歡,82
歲和62歲的兩人結為拜把子的兄弟,他們義結金蘭的故事一時成為京城的美談。
從中不難看出,白石老人贈予抗日名將馬佔山的「奔馬」有著雙重美好的含
義。一則,「馬」是勝利和驍勇的象徵,送給抗日名將,自然實至名歸。二是,
受贈人恰好姓「馬」,寓意著畫中這匹勇猛善戰的「千里馬」即為馬佔山本人,
取其一語雙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