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中国书画(一)
P. 102

海外回流 — 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一)



















































           张大千与黄君璧相识之后,惺惺相惜。张大千赋诗云:“众里我能独识君,当时俊气超人群。”黄君璧也说:
           “张大千是非常之人。”两人相识之后,当张大千再次来到广州黄君璧家时,张大千送给黄君璧三幅古画外加一
           幅自己的画。1932年仲春,张大千从南岳赴粤,再访黄君璧,两人交谈甚欢。这一次相见,张大千一眼便看到黄君
           璧家的墙上新挂了一张石涛和尚的《梅石水仙图》轴。此时对石涛作品爱不释手的张大千,看着这幅石涛精品目
           不转睛。黄君璧见状,便诚恳地对张大千说:“暂且让我把画多挂几日,等到这幅画烂在我心里时,再赴沪将此
           画奉贻。”这年10月,黄君璧赴沪,信守诺言,到张大千府上将此画相赠。张大千大喜,回赠元人《虎溪三笑图》
           和一幅石溪的《山水图》。黄君璧后来说:“当时,我们随便将古画送来送去,互相鉴赏,若使后人闻之,一定
           以为我在说笑话,讲大话。但我和大千并不作如是想,我们只是认为物随其主,画获知音才是正理。”

           丁亥(1947)年二月二日,张大千与黄君璧同在武汉黄冈,黄君璧为黄冈赤壁二赋堂作联,张大千书“才子重文
           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苏东坡,两游赤壁;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五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后此
           联上拍于中国嘉德19年秋拍,表现了二人的情谊。此张大千《行书十言联》亦为同年张大千赠黄君璧之物,张大千
           书“遐哉严子陵终耳如无话,原非李北海自愧未能工。”以古人名字入联,合辙工整,一语双关。

           张大千自1931年南游广州之时,就与黄君壁定交,因为他们在艺事上互相切磋,随结为莫逆之交,称黄君璧为三
           兄,艺术史上称他和黄君璧及溥心畲同为渡海三家。黄君璧非常注重伦理上的孝道,在母亲去世前三年特别嘱托
           张大千,为母亲李德贤太夫人绘制一幅他最擅长的题材观音像,恭祝老人家五十八岁大寿,聊报慈育之德,永沾
           佛仁之宏。

           纵观《赠黄君璧行书十言联》,可见张大千不断学习和继承中国书法优秀传统,他通过学习书法促进了绘画,而
           绘画的进步又推进了其书法的变化创新,张大千重点汲取魏碑和曾、李二师、钟繇、王義之、李邕、颜真卿、柳
           公权、苏轼等书法精髓和特点,融入自己个性。而于三十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了“大千体”。师从曾李二师不仅奠
           定了大千绘画的根基,更开拓了大千书法的源头,由北碑《金刚经》糅合行草书演变而来的大千体,成为大千先
           生的独学,此作《赠黄君璧行书十言联》无论放诸任何环境,都是最抢眼的书法珍品。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