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饕餮—重要海外回流器物专场
P. 54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磁胎画珐琅花卉浅碗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洋彩瓷红地花卉碗





























                                                             Lot2326 号拍品



                        在雍、乾两代时的景德镇御厂,年希尧于雍正四年起总理御厂陶务,见「雍正四年八月十七日,年希尧奉命淮安关税管理
                        官兼管景德镇,十二月到任。」(台北故宫档案资料:年希尧《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奏折》)唐英也于雍正六年秋八
                        月进驻景德镇御厂。见「雍正六年秋八月,怡亲王宣圣命,唐英着内务府员外郎衔,驻景德镇御窯厂,佐理陶务,充驻厂
                        协理官」。其时,总理陶务为督理淮安关板闸关年希尧。唐英十月抵景德镇厂署,年希尧遥领御窯厂总理,但一切烧造事
                        宜,俱系唐英一人经营。在造办处与御窯厂两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雍正七年二月,年希尧制作並上交进第一批供珐琅
                        作制作瓷胎画珐琅用的「有釉水磁」。这批瓷的上交,一反往日「内有釉外无釉瓷」,充分说明造办处珐琅作已经克服了
                        无法在釉面绘制珐琅彩的难关,充分掌握了画珐琅制作要领,从此开始制作格调高雅、精美绝伦的雍正御用珐琅彩器了。
                        从此,雍正宫廷彩瓷一改此前雄丽苍劲之风格,特别在吸纳西洋技艺並融入自主风格之后,彩料细腻柔和,气息婉约清
                        新,以致名品迭出,惊艳古今,焕发彩瓷魅力之新姿采,下启乾隆之世华丽彩瓷之先声。根据廖宝秀在《典雅富丽—台北
                        故宫藏瓷》(以下简称《藏瓷》)中研究:瓷胎洋彩与瓷胎画珐琅器绝大多数陈设並收藏于乾清宫和养心殿,其他宫殿除
                        圆明园外极少陈设。瓷胎珐琅彩器中,以「洋花」装饰最为流行,洋花中又以洋菊和洋莲最为普遍。清宫西洋风的流行与
                        皇帝的兴趣爱好有密切联系,康熙皇帝潜心西方格物之学,注重务实,积极吸取外国先进文明,画珐琅的工艺即开端于康
                        熙。雍正皇帝的品位极为高雅,自己亦偶尔作西洋装扮出现于行乐图之中,故雍正朝的珐琅彩器一小部分亦延续了洋花的
                        绘画风格。且雍正、乾隆皇帝在珐琅彩器的制作上皆大量引入西洋元素,于是洋花、洋莲、洋菊、洋藤蔓等相继出现在珐
                        琅彩器的构图纹饰中。同时《藏瓷》中亦有提到,雍正年间所制的色地瓷胎画珐琅用器,在清宫档案中皆称「瓷胎画珐
                        琅」,即我们所说的「珐琅彩」。雍正两朝各种胎地珐琅彩器,大多带有乾隆三年所配置的楠木匣,匣盖均刻有清宫原定
                        名称,如台北故宫所藏一件与本件拍品同属一系之小杯,其木匣上便刻有「雍正年制瓷胎画珐琅四季花卉红地钟一对」。
                        雍正皇帝喜爱红地珐琅彩器,院藏十七件雍正早期「色地画珐琅」皆为「红地」,此为雍正个人品味,终雍正一朝,红地
                        珐琅彩的制作持续不断,而乾隆朝除瓷胎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器外,基本上极少有瓷胎红地画珐琅器。
                        本品烧制于雍正初年,为雍正御瓷当中独具特色的一类,颇为难得。其承袭康熙珐琅彩碗的造形,隽秀而娇巧,优雅而尊
                        贵,胎体细薄,釉汁莹润,外壁涂饰珊瑚红彩,上面珐琅彩描绘盛开的四组缠枝西番莲花,花瓣边缘晕染黄白之色,四周
                        辅以翻卷缠绕的绿彩枝蔓。其色泽有别于传统的五彩瓷器,发散出西洋情调,图案规矩化明显,尚存铜胎画珐琅的气息,
                        与康熙同类题材的珐琅彩瓷器风格一致。其彩料精良,诸色妍丽柔美,细辨其特征是与珐琅料无异,尤其蓝彩一项,时代
                        面貌鲜明,其绘画填色工致细腻,所用技法则为典型的西洋风格。
                        底款为青花双方框“雍正御制”楷书,字体端庄秀美,青花明艳雅洁为可贵之品。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