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5 - 中国书画
P. 185
可知,此卷应作于乾隆十六年(1751)六月徐 作文”,诗书画一体,是乾隆朝时期君臣合作
扬入宫后至乾隆十八年(1753)正月前。 的典型作品之一。
徐扬入宫早期的这种具备浓厚文人意趣、 《归庄图》采取了三段式构图法。画卷前
充满诗意的山水作品,与其后期较为程式化的 段是一片开阔的水面,两岸有水榭、屋舍、篱笆、
历史题材作品相比,显得尤为难得。徐扬早期 拱桥,掩映在树木苍翠之间;水波之上,一叶
师学张宗苍,以元人笔墨为宗。《清史稿·卷 扁舟飘然而至,篱笆门外则“僮仆欢迎,稚子
二百九十一》关于张宗苍的记叙中提及“弟子 候门”,一派田园风光,点出了画家所要表达
徐扬、方琮最得其法,亦邀宸赏,赐扬举人, 的“归庄”主题。行至画卷中段,山丘起伏有
授内阁中书。”当然,徐扬入宫后受西洋绘画 如波浪渐次跃出水面。山色苍润,古松清翠,
影响,在技法上进一步的兼容并蓄,在宫廷审 屋舍坐落在旁,有清涧溪流,更似有灵动水声
美趣味和传统文人趣味之间达到了一种调和的 入耳,为观者营造了一种如临其境的“在场感”。
境界。 画卷后段笔墨渐少,仅以烟波飘渺的湖面和耸
立着几株小树的一角山石结尾。万里江山虽难
以尽收,但咫尺千里的深远意境已跃然画卷之
从陶潜诗意到君臣合作 上。显示出了这件作品既从陶渊明文人诗意中
来,但又能升华到了更博大的帝王诗意中去的
正月孟春之时,草木萌生,万物即将复苏, 本领。
此时距离徐扬奉召入宫已近三年。乾隆帝御制
题画诗以《题徐扬归庄图》为诗名著录于《御 当时画坛以“四王”为正统,在这种背景下,
制诗》二集,此诗颇有陶诗趣味。乾隆帝以陶 徐扬入宫早期对于正统画风倾力尤多。此作即
渊明《归去来兮辞》文意为本进行了创作,陶 是这一时期的典型风格。设色方面徐扬亦把握
渊明“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乾隆 得当,很注意基调色的和谐,以花青烘染山色,
帝则“摇摇春水舟轻飏”;陶渊明“僮仆欢迎, 但并未大青大绿,画面清润,用色淡雅,意境
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乾隆帝则“归 开阔,虚实对比处理甚佳。细腻刻画出了江南
来三径未全荒”;再观察画卷内容,则与陶渊 隐逸而又超然自得的湖光山色。这既是画家本
明《归去来兮辞》中所描绘的情景都极为相符。 人文人情趣的体现,也是乾隆帝御制诗意的一
可推断徐扬这件作品应属于是乾隆帝的“命题 次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