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0 - 览胜——现当代艺术夜场
P. 160
2050
张晓刚 (B.1958) ZHANG XIAOGANG (B.1958)
重复的空间 4 号 Duplicated Space No.4
1990
1990 年作 mixed media on cardboard
纸板综合材料 21 /4×15 /8 in.
1
1
54×38.5 cm signed in Chinese and dated 1990
签 名: 张晓刚 1990
出 版: LITERATURE
《张晓刚作品、文献与研究》,四川美术出版社,2016 年, Zhang Xiaogang's Works, Documents and Research, Sichuan Fine
P186&262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16, P186&262
展 览:
EXHIBITED
艺术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2013 年
Art Beijing, National Agricultural Exhibition Center, Beijing, 2013
坐标:2000 年以来的中国绘画之变,山西省当代美术馆,山
西,2023 Coordinate: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Paintings since 2000 Years,
Shanxi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Shanxi, 2023
CNY 600,000-800,00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社会巨变,给张晓刚的画风带来 摆在正中的信纸拼贴上印着的红色格子。双手与头颅相互对应,象征
极大影响:生命与哀悼成为这时期的主题,人体也经常被处理成仿佛 年轻的血气方刚,或寓意沾血的双手,仿佛是对暴力、流血的诘问。
祭坛上的祭品一般,带有明显的悼念意味。有关生命与牺牲的元素, 画面中心的信纸则准确反映了张晓刚彼时的生活状况:他与好友毛旭
延续了他在八十年代后期的神秘宗教色彩,但人物造型明显减少了民 辉持续不断的书信往来,以消解一种与周遭格格不入的落寞心态,或
族地方色彩而倾向更符号化,画面流露出更为肃穆的气氛。此件《重 许这是唯一能带给孤独的彼此最温暖的依托。故而,三处红色的意象
复的空间4号》便是创作于这一时期。张晓刚“重复的空间”系列仅 为该作注入了灵魂。与该作草稿对比,改动最明显的一处,即是画面
有十三幅作品,《重复的空间4号》是该系列中仅有的三幅将信纸拼 中间右侧,原本人物双手执握一束百合花,被最终替换为突兀的黑色
贴入画的作品之一。 方块,像黑洞一样,将二维的画布空间打破,向内挖掘出无限的纵
深,它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仅仅代表一场虚无、空、无意义。另
在此作中,张晓刚把万千思绪一一构建在虚拟的空间里。画中弥漫着 外,艺术家在画面最上层一改原本草稿示意的细腻笔触,用肌理感更
一种诡谲的超现实氛围,桌面的上方悬空飘荡着一颗红色的头颅,双 为粗糙的线条恣意掠过画布(为该系列中罕有的在主角面部增添肌理
眼茫然地直视前方,看似空洞却又仿佛对什么有所期待;半张脸被白 变化的作品,暗藏消除的意味),令其增加紧凑的空间感,同样给原
色颜料覆盖,强调颅面立体的光影,抑或是一种刻意的留白,隐喻血 本扁平的画面带来强烈的立体感,凸显纹理质地的丰富度;如二十世
色的消蜕,生命慢慢走向枯竭。该作以极为克制的用色,使整个画面 纪意大利艺术家阿尔贝托·布里的作品,通过材质本身的粗糙感与撕
的基调呈现淡淡的阴晦,背景处灰暗的地面用不饱和的大笔触扫过, 裂感以期触动观众情绪,借由彰显绘画的创伤,揭示极端历史事件后
湿漉漉的仿佛 遗留的社会心理创伤与阴影,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气氛,引起对生
静静流淌、渗 命与死亡问题的理性审视。
透着一种悲伤
的氛围;仅有 《重复的空间4号》笔触表现丰富多变,画面空间处理紧凑,不同媒
的明亮鲜艳的 材的拼贴增加了肌理变化;且极为难得地,一并囊括多种复杂的暗示
红色,只着意 符号。这个既统一而实际上充满断裂感的表象,诉说出艺术家当时心
在画面上方的 境上的矛盾、困惑与纷乱。在当时不断进行的文化碰撞中,迫使张晓
头颅、桌面伸 刚在创作上寻找新出路,并藉着画面中此起彼落地出现的符号,串连
出的十指交叉 起大小的思考片段,这无疑令该作乃至整个“重复的空间”系列成为
的双手,以及 他个人艺术语汇拓展中的至关重要的里程碑。
张晓刚创作完成《重复的空间》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