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中国书画夜场
P. 97
徐悲鴻畫中的動物每有寓意。如雄雞「一鳴天下白」,如懶貓「昏昏又一年」,又如奔馬「哀
鳴思戰鬥」。獅子也是徐悲鴻喜愛的題材,他在法國留學時期曾經熱衷於去動物園觀察獅子的各種情
狀,並畫了大量速寫,對其體貌骨骼甚為瞭解。而作於戰時的獅子,亦有另一層寓意。若對照當時的
局勢,國難方殷,岌岌可危,徐悲鴻借怒獅所傾瀉的激越之情,令觀者為之動容。他在1939年寫有名
作《側目》,圖中獅子側目注視在岩石上爬行的蛇,反映了畫家心中正邪對峙,其愛憎分明的態度清
晰不過。全畫張力極強,有一觸即發,令人窒息的凝重感。
此幀作於1935年春,寫於畫家在南京的寓所「危巢」。參照構圖可謂是《側目》的原型。他強調
了邪不勝正的必然性,以一面倒的對比方法來歌頌光明的勝利,黑暗的消退。故見於圖中,獅子身軀
佔畫面大半,側身作勢,蓄勁待發,瞠目直瞪,眼光凌厲,呈不怒自威之貌。右下方現尾巴一角,可
猜想乃長蛇逃逸,隱出畫面,顯示了正邪不兩立,一方剛猛,一方消退。配合題詩「浩然氣可恃」,
正是徐悲鴻借此激勵民心,共御外侮。由於時局形勢不同,影響了徐悲鴻的創作目標,因此,兩幀相
類之作在處理上具微妙變化,惟其造型的精練,佈局的縝密及氣氛的緊湊,仍保持了畫家一貫的水
準。畫中獅子以乾澀的墨筆勾勒,再以赭石設色,蓬鬆的毛髪以紛披的重墨寫出,整幅逸筆草草,以
近乎速寫法而出,卻結構準確,生動逼真,寥寥數筆即刻畫出了「凜凜百獸尊,目中無余子」的雄獅
形象。
Lot2525 《獅》,1930年作,《徐悲鴻彩墨畫》第5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年出版
《側目》,1939年作,《徐悲鴻彩墨畫》第46頁,人民美術 《新生命活躍起來》,1934年作,《徐悲鴻彩墨畫》第10
出版社1959年出版 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