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中国古代书画
P. 57
【4055】
4055
明本禅师(1263-1323) 中峰明本与元代中叶书画家皆有交游,手书遗迹留院中者甚多。大多传世
作品用笔随心所欲,粗头烂服,有所谓“柳叶书”之誉,大概其笔划如柳
行书自作《次韵沈王题真际亭》
叶,抑或如柳叶飞舞,观其作品,字形大小错落,别有一番和谐。此件作
立轴 水墨纸本 品,当写于作者晚年,诗文传世至今。元仁宗延佑六年高丽国王子、沈
王、驸马太尉王璋遣参军洪钥执书币,叙弟子礼,请本公示以日期,拟南
MING BEN CALLIGRAPHY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来参叩。同年秋九月(公元1319年),王璋奉御香入天目山咨求心诀,请
公升座,为众普说。本公激扬万余言,作《真际说》开示之。王璋复求法
28×48 cm. 11×18 /8 in. 约1.2平尺
7
名别号,本公名王以胜光,号真际。王璋因建“真际亭”于狮子岩下,以
RMB: 200,000-300,000 纪其事。又赋真际亭七律一首。本公乃次王诗之韵而作此诗。诗中赞扬了
王璋建制此亭,实为山林增添了名胜景点,鼓励王璋努力修行,且为佛门
题识:幻住比丘明本。 中增此一段佳话而倍觉兴奋。诗写得清新流利,生动活泼,诗味甚浓,书
释文:《次韵沈王题真际亭》。高亭结构标真际,体共云林一样闲。 法亦为明本典型书风。
山势倚天忘突兀,水声投涧自潺湲。伽陀迥出言词外,海印高
悬宇宙间。停看凭阑人独醒。又添公案入禅关。 明本禅师终没有去过日本,却在日本佛教中极有影响,源于历史上中日两
国的佛教交流。明本一系能崛起于东南,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
说明:明本禅师(1263—1323),元代禅宗与净土宗著名高僧,浙江杭
远则西域、云南,域外韩国、日本,争相瞻礼。他所居住的天目山,成为
州天目山僧。号中峰,高峰古佛原妙禅师法嗣。俗姓孙,钱塘
江南禅宗的中心。在当时入元求法的禅师络绎不绝,多至天目山跟随明本
(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为原妙禅师高足,禅、教、律、密、净
参学。如木宫泰彦曾言:“在元朝,禅的中心与其说是在以径山为首的禅
诸法融通,晚年专修净业。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元仁宗闻
院五山各寺院,毋宁说好象已移到杭州路(即宋临安府)的天目山了。所
其道名,屡召不至,乃赐金纹伽藜衣,并赐号“佛慈圆照广慧
以入元僧中就有不少在天目山挂锡的。”明本的弟子天如惟则曾代日本
禅师”。当时的丞相脱欢与翰林学士赵孟頫,冯子振皆从其问
禅僧作一诗赋,其中有:“余家海东兮扶桑,望中国兮水天渺茫。惟师
法,并且明本还是赵孟頫及其妻管道升的佛门师傅,所以赵孟頫
(按:明本)道化之无方兮,殊邦异域咸仰其光。故余慕真灯之一见兮,
执弟子礼来事明本禅师,赵孟頫传世手札中,就有数十件写给明
向鲸涛万顷,寄命于风樯。天与不死,获拜猊床,沾法雨之霢霂,息外走
本禅师的,可见两人交谊之深。明本先后住持杭州天目山、苏州
之痴狂。既而世故之臬兀,倚师如勇将之幢夫。”由此可知明本在日本禅
虎丘寺、庐山东林寺诸大名剎。着有《怀净土诗》百首、《净土
僧中的崇高地位,现在日本的各大博物馆也收藏着数十件明本禅师的墨
忏》、《中峰广录》等多种著作。其《中峰广录》全名为《天目
迹,也可见当时中日佛教交流盛况。
中峰和尚广录》,乃集其全部作品而成,元代即已收入《大藏
经》。亦能诗,诗风活泼多变,朴实明艳兼具,当时已享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