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5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P. 455

[762]

             张大千“寻尽桃源处处家”,直至1976年。在这十几年里,在张大                         城人,曾任台湾共济医院院长,后移居美国开诊所,大千或即此
             千移居海外的这段岁月中,是张大千创造力最旺盛、却又不得不                            时与汪心汾结识相交。因之汪心汾的关系,张大千由近乎抽象的
             与眼疾斗争的时期,“独具只眼”地“一切唯心造”,终而“得心                           泼彩泼墨,转以较为折衷的水墨勾勒、泼染而成此作。
             应手”的“直造古人不到处”。                                          是图中,大千以自天空向下的鸟瞰式构图,水墨勾出缓坡屋舍、树

             张大千早期研习古人书画,获益极多,后旅居海外,受欧美绘画                            木扁舟,墨笔,复以泼墨铺陈大山,居于正中画面,以水墨的浓淡
             的影响,在作品中尝试采用用西方抽象派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                             干湿变化标示山体的阴阳向背。山隙、枯石、莽树用墨稍重,与淡
             艺术相结合,以水墨与重彩融为一体,创作出了令后人叹为观止                            墨泼就的山体相互映衬,再以石青、赭石泼染,局部以较细笔法
             的大泼墨、大泼彩技法,并逐渐达到成熟。这是在继承传统泼墨                            收拾,行笔运墨颇有古意,彰显出大千深厚的传统功力。
             画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从而发展出来的                            全幅以浓淡水墨拨洒涂抹,表现形象新奇大胆,视觉效果强烈,
             一种新的山水画笔墨技法。                                            在流动的墨彩中引得观者进入了可游可居的景致。“惜墨如金”
             自1951年开始,张大千游历欧亚,举办展览,并辗转南美、北美各                         是中国山水画的一大妙谛,但中国水墨用到精妙处,浓淡得体,
             国,寻觅一个安身之所。在美国加州卡梅尔小镇,他先后筑起“可                           黑白相济,干湿互补,而百彩骈臻,不输于七彩华光。所谓“水墨
             以居”、“环荜庵”,本幅《泼墨山水》据题款:“六十三年甲寅                           胜处色无功”,氤氲水墨所带来的似真似幻、若隐若现的视觉享

             三月似心汾仁兄方家、芸聪夫人俪赏。大千张爰写于环荜庵”可                            受,亦妙不可言。似本幅大千居士所作《泼墨山水》,当为山水画
             知,即是1974年于环荜庵所作,画赠汪心汾夫妇。汪心汾,安徽桐                         中布墨用墨之典范。

 43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