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7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P. 427

在当时,去黄山困难较大,悬崖绝壁,无路可行,稍不小


                                                心,就有丧生的危险,但父亲无所畏惧,一去数月,去必

                                                登临绝顶。后来他刻了一方“三到黄山绝顶人”的画章,

                                                以为纪念。在西岳华山苍龙岭,至今还留着他三十年代重


                                                九归途题名刻石。


             父亲的画业







             “父亲在中国绘画方面,对于陈陈相因,一味摹拟,缺乏生气的                           1963年5月,父亲在香港举行画展的时候,我带着小女儿萧莲到香
             画风格格不入,而对于敢破陈规,笔墨纵横,风格突出,富有生气                          港去看他。阔别了十多年的父女,从未见过面的外公和外孙,异
             的传统艺术却爱不释手。因此他对于石涛、八大、青藤、白阳,以                          地相聚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欢乐。我们到香港不久,画展就结束
             及扬州八怪、石溪、渐江等诸家作品,喜爱异常,追源溯流,从不                          了。父亲要回巴西,我们原打算马上回内地,但是,至亲骨肉,乍

             停步。对于石涛、八大两家尤为推崇。                                      见旋离,的确感到万分难舍。因此,临时又决定陪父亲同去巴西。
                                                                    我们在巴西住了一年多,直到1964年8月才回国。
             他曾为了要看一幅石涛作品,不惜跋涉数千里,往返行程数旬。在
             四十年代,他收藏的石涛书画不下百件,取名“百石堂”。对于石                          父亲在巴西圣保罗购置的庄园叫“八德园”。庄园的结构陈设都
             涛流传到现在的作品,可以说他得见十之八九。他曾说:石涛的画                          是中国式的,园里种植的花木,以松树和杜鹃为主。他喝的是茶,
             无一不是来自生活而法度严谨;无一不新颖奇妙而自辟蹊径。父                           吃的是按我国传统方法烹饪的饭菜,按照中国的传统和习惯过年
             亲不是终年困居“大风堂”下,追求笔墨情趣,而是经常深入到                           过节,全家人在家里都说四川话。他曾对我说过:山水是祖国的
             大自然中去,观察物态,体会物情,以便“搜尽奇峰打草稿”,为                          好,外国山水,人工培植的多,祖国山水天然磅礴,气象万千。对
             山川传神写照。他曾向京、沪两家笔店订制一种画笔,名曰“师万                          于有关祖国文艺的事情,他都很感兴趣。

             物”,可以看出他在学习传统技法之外,对于艺术源泉的重视。在
             这期间,他经常往游黄山。在当时,去黄山困难较大,悬崖绝壁,                          父亲喜欢京剧,结交不少京剧名家。 1963年著名京剧艺术家马连
             无路可行,稍不小心,就有丧生的危险,但父亲无所畏惧,一去数                          良访问香港时,父亲曾约他在香港电视台见面,并合影留念。在父
             月,去必登临绝顶。后来他刻了一方“三到黄山绝顶人”的画章,                          亲的书房里,我还看到好几盘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演唱的京剧录
             以为纪念。在西岳华山苍龙岭,至今还留着他三十年代重九归途                           音带。
             题名刻石。在北京,他曾数度举行以华山为题材的个人画展,而黄
             山就成了他一生中画不完的稿本。                                        在巴西,我除了协助照料父亲的生活外,有时也向他学习绘画。他

                                                                    总是耐心地加以指点。对于刚满7岁的外孙女小莲,他更是爱护
             过去,人说父亲“得天独厚”,意有双关:一说他启蒙就得名师指                          备至,经常教她读书、作画,带她去游山玩水。小莲也非常喜欢外
             点,又有名迹真本供其学习;二说他精力旺盛,健康超人,取得成                          公。祖孙之间,很快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祖孙三代,形影不
             就理所当然。但具备“得天独厚”者,岂父亲一人,要看如何运用                          离,过着同享天伦之乐的幸福日子。我36岁生日是在父亲身边度
             其长了。                                                   过的。当时,父亲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时光流逝何如是之速!
                                                                    与儿分别竟十四年矣!”言犹未已,声泪俱下。我在巴西时,偶尔
                                    ——《父亲的画业》萧建初、张心瑞                亦作画,曾临摹父亲《岁朝图》,被老人家看到,加以点染,并题
                                                                    词其上:“拾得(我的乳名)爱女,远来省亲,温渍之余,偶效老夫
                                                                    墨戏临此岁朝图,颇窥堂奥,喜为润色之。爰翁并识。”



                                                                                              ——《乐叙天伦事可怀》张心瑞

 41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