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4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P. 404
汲古而出新意
以石溪法作宋人《溪山无尽图》
1948年5月8日至11日 ,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内举办了为期四天的“张大千近作展”。这次展览被
誉为是张大千盛年临古创作的巅峰。共有99件作品参加展览,其中“拟石溪”仅两件:其一即为
编号49的《拟石溪溪山无尽卷》,标价达到高昂的一亿元。这次辉煌夺目的展览引得现场每天参
观者人头攒动,订购“满堂红”,一时洛阳纸贵。有些画还被复订三五起。
为了准备这次展览,年初的一到二月间,张大千寓居成都昭觉寺,一家人住在寺中达月余,在安
静的天籁中,汲取灵感,创作了大量摹古之制,为五月上海的“张大千近作展”做足准备。《仿王
希孟<千里江山图>》、《庐山高》、《接引殿》、《戏婴图》、《仿顾恺之醉舞图》均是这次展览的
精彩呈现。大千局促于后方已久,早已静极思动,故在此年于香港、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多次
展览。
这一时期大千正值年富力强,多年来血战古人达到了巅峰状态。经过敦煌时期的熏陶与淬砺,
绘画功力大有增进。又恰逢战后一批清宫书画散出,大千得以在这一时期收藏诸多宋元劇迹,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董源《潇湘图》均购藏于此时。与先贤名迹的朝夕相对,张大千的拟古
功力大涨。这一时期他的画单中标价最高的几乎都是拟古之作,董源、巨然、北苑、黄鹤山樵等
等,大千完全拥有了驾驭各派的能力。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卷石溪道人《溪山无尽图卷》,为刘靖基捐赠。画卷上的山水亭榭、石林峰壑
并存了四种不同的画风:远山绵延突至近处前倾,山峦起伏为董源的风格;山谷千峰峭壁属燕
文贵的风格;巨峰雄峻耸立的磅礴气势为范宽所独创;低平烟霭的画技则为赵大年的风格。石
溪(髡残)的山水画章法稳妥,繁复严密,郁茂而不迫塞,景色不以新奇取胜,而于平凡中见幽
深;笔法浑厚,凝重、苍劲、荒率;善用雄健的秃笔和渴墨;山石多用解索皴和披麻皴,并以浓墨
点苔,显得山川深厚,草木华滋。
张大千早年对石溪画风谙熟于胸,至其而立,更是信手拈来。其曾应好友黄君璧请,于1939年为其
作《仿石溪垂钓图》,其上题跋曰“石溪一脉,三百年来唯吾友黄君璧独擅其秘,自与订交,予为搁
笔”。后来大千的兴趣逐渐转向董巨王蒙,但其对石溪的摹写亦偶有所作。石溪自董玄宰而上窥
黄子久,当大千对黄子久颇有心得之时,对石溪自然也是更加得心应手,可参以己意,而出机杼。
然观其画面图式,似于上博本石溪《溪山无尽图》出入较大,却与另一幅大千曾自珍的佚名宋人
《溪山无尽图》颇为接近。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美术馆,藏有一卷两米长的《宋人溪山无
尽图》,根据馆藏纪录,是由该馆1949年时从张大千手中拍卖而得。这幅山水画卷上共有 49个印
388 |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