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2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P. 312
入木三分见丹青:来自黑洪禄先生的珍藏
编号:740-745
题 识 武夷山。一九七七年。
税 742 钤 印 吴冠中印、冠中写生
武 山 夷 展 览 “七十所见三十所闻”特展,香港会议展览中心,2019年10月3日至7日。
吴 冠 中 立 轴
本 设 色 纸
1977年初,58岁的吴冠中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创作巨幅油画《长江三峡》完成。
这一年的秋天,他到福建厦门、鼓浪屿、武夷山写生,创作油画《武夷山村》、
1919
| 《鼓浪屿》等。八月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告特殊时期结束。次年他迎来了思
2010
想解放的一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整个社会的工作重点
作
1977 年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对于吴冠中来说,更是艺术上获得解放的关
键时刻。在七十年代后期,对知识分子的控制已有所松驰,吴冠中不失时机地开
始在劳动之余画风景。 1973年,他与几位画家奉调为北京饭店做大幅壁画,为此
前往长江中下游写生,成为他接边外出写生的开端。也是在这一年,他和妻子从
农村返回北京什刹海前海北沿的“会贤堂 ”寓所。他打扫尘封多时的简陋居室,
预感到 焚琴煮鹤的时代即将结束。
这一时期,他一方面开始作水墨画,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成为兼作水墨与油画
的画家;另一方面是开始关注艺术思想理论并公开提出自己的艺术见解,这使
他成为二十世纪后期中国美术蜀引人注目的艺术评论家。他到桂林、阳朔写生。
1975年,又到山东龙须岛及青岛写生。为创作北京饭店壁画《长江万里图》又从
上海溯江上重庆,一路写生。黄山、韶山、张家界都成为他的写生对象,苏州、绍
兴也都进入他写生的蓝图。 1977年三月,吴冠中来到浙江写生,作油画《鲁迅故
乡》、《绍兴河滨》等。四月,带中央艺术美术学院学生到广西桂林、南宁写生,作
吴冠中《武夷山村》油画,1977 年
《桂林山水》、《漓江之滨》等。福建之行后,又到江西井冈山、湖南韶山等地,
写生,作《鼓浪屿》、《长江山城》、《井冈山》、《韶山》等。他将写生当作美差,
也记录了当地风物人情,以抽象的手法兴怀古之幽思。
画家善用画面之横向比例,以仰视角度,描划屋舍俨然之势。茂密的森林几乎满
盖画面空间,展现开阔宏伟景象。画中既有别具民族特色的围屋土楼、硕大方正
的水泥房,立体组合,参差错落,轮廓分明,一窗一户,外墙之木桩骨架、阳台栏
杆,皆勾描精准,逐一交待清晰,非耗费心力难以为之!非画家生硬直搬景物于
纸上,乃于貌似杂乱的格局中抽取内在的合理秩序,缜密观察后提炼升华的艺
术效果, 足见画家对细节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70 年代末,吴冠中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油画《长江三峡》
风筝不断线 ! 吴冠中对油画形式的探索并没有走到纯粹抽象的地步,既不同于康
定斯基的抒情抽象,也不同于蒙得里安的几何抽象,他的风筝之线都是连着故乡
Wu Guanzhong
Wuyi Mountain 的土地、房屋、山水,总是连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他认为油画虽然诞生
Handscroll;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于西方,但并不是洋人的专利,“油画民族化是画家忠于自己感受的自然结果 !”
Signed Wu Guanzhong, dated 1977, with 2 artist seals 土生土长的中国油画没有理由自馁,祖国泥土的浓香将随着他的作品传遍世界,
× cm. × in. ჿ . Ԅ
闻香下马的海外观众必将一天比一天多起来。
RMB: 6,000,000-8,000,000
USD: 869,600-1,159,400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The item is held under the bonded status, please check the NOTICE
ON AUCTION OF BONDED LOTS in this catalogue for details.
296 |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