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1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P. 271

了它的高潮。“吃饭不要钱”是公共食堂兴办高潮的显著特征。                            车骑满载而归。院中深秋的红叶正如火如荼。热闹的食堂门口,
             当时报纸上有许多这方面的报道。 1958年11月22日《新华日报》以                      炊事员忙里忙外,外面的小黑板写着:今日三菜一汤外,每人增加

             《常州区三万食堂开展竞赛》、《菜好饭香,干劲洋溢》为题报道                           猪肉半斤。厢房内也是坐得满满堂堂,楼上楼下,工人农民,无不
             了这一轰轰烈烈的社会现状。                                           开心满足,喜悦洋溢在脸庞。不远处的粮食化工厂,动输的车队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                            忙忙碌碌。仓廪实,衣食足。与远处的渔船拉开空间的距离。
             吃四大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                           “新国画”必须“内容新”“形式新”,艺术面向生活、深入生活、
             天堂不如新乐园。”“半个月不重样”。民谣、口号,幸福的大吃大                          再现生活,随着以写生为契机的中国画改革系列活动广泛开展
             喝。甚至有的公共食堂还开起了“流水席”,社员随到随吃。“吃                           起来。在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江苏省国画院诸位同仁,从构
             饭不要钱,老少齐开颜。劳动更积极,幸福万万年。”这是属于                            思、布局、落笔,处处彰显着深入现实,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大跃进时代独特的社会面貌。                                 紧密联系的主旋律。画面充满了各种新颖的细节,红色的标语横
             在另一件参加造型艺术展览会的《人民公社光芒万丈》中“在中                            幅、带喇叭的电线杆点缀在街头巷末,屋顶上车头上插着红旗,
             国农村中,目前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是中国                            有的身穿干部服,有的身着红色背心,背着步枪,扛着锄头,骑着
             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基层单位,同时又是                             二八大杠,无不充满了对新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社会主义政权组织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规模大,人多地多,便                            一九五八年十月,当时江苏省国画院齐聚一堂,几乎全数总动
             于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性的生产建设,可以使农、林、牧、副、渔全                           员,傅抱石、钱松喦、魏紫熙、宋文治、亚明、余彤甫、吴俊友、徐
             面发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促进国家工业化,公社                            天敏、张文俊、叶矩吾集体上阵,极尽能事,合作此幅。并特别治
             工业化,农业机械化、电气化。”                                         一方“集体创作”白文印章,以示完备与庄重。画面既是独立组
             画面中生活化的场景,细致描绘了那个丰衣足食,激情昂扬的时                            合的篇章结构,又能做到完美呼应的整体,达到了集体时代时各

             代。公社食堂门口,人民群众正排队有序而来,幸福院、托儿所的                           位艺术家创作水准的顶峰。






























                                                              人民公社 老照片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