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观美——中国书画专场
P. 84

同一藏家提供  LOT186-LOT196








            莫是龍《秋山無盡圖》賞讀





                莫是龍是明末松江畫派的代表人物,生於仕宦之家,其                        (1564)與燕翼皆中舉人。為人狂誕,擅作曲。鳳翼所著
            父莫如忠,嘉靖戊戌(1538)進士,學問淵博。莫是龍收                         戲曲,有傳奇《紅拂記》、《祝發記》、《竊符記》、《灌
            藏甚富,且擁有廣泛的社交圈子,尤其與松江地區收藏家交                          園記》《扊扅記》、《虎符記》(以上六種,合題《陽春
            往密切。在鑒藏大量古代書畫的過程中,他形成了「元勝於                          集》)。
            宋」的畫史觀念。,他畫山水宗法元人而另得蹊徑,尤得黃
                                                                    明末戲曲興盛,張伯起在江南文人圈子里名聲甚大,當
            公望之神邃。                                              時文人李攀龍、王世貞、袁宏道、胡應麟、文嘉都曾作詩記

                黃公望《秋山無盡圖卷》為傳世名品,清代乾隆時曾歸                        述與其交往事,文徵明於1550年曾為其繪《古柏圖》(今
            常州張玉川,清末為端方陶齋所藏,復歸完顏衡永,惜遭火                          藏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損,殘卷在民初時有珂羅版行世。                                         杜大綬,明代畫家。字子紆,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本卷莫是龍所繪《秋山無盡圖》卷,全仿大痴筆意,                         顏所居曰「韻玉齋」。善書,精端楷。善山水,頗有逸趣。
            勾勒山石稜廓略施皴擦,高崖絕壁,幽溪曲澗,橫橋斷岸,                          亦能畫蘭。擅長水墨寫意,不落蹊徑,尤妙寫生一花半葉,
            屋宇孤寺,歷歷在目,人物置於山水間,行住坐臥、或拏                           淡墨欹毫,而疏斜離亂,咄咄逼真,對後世影響很大。
            舟、或交遊,精妙絕倫。所見山重水復,綿延千里,奇巖、                              紀昌(清),字成勳,號蓮樵,滿族望族沙濟富察氏,是乾隆
            怪石、疏樹,重重疊疊穿插其中,偶而客捨村居或聚或散,                          至道光時期較著名的收藏家。
            隱於巒嶺間,江上帆影泛現。展閱此卷,江山如畫,披圖幽
                                                                    匡繼武(1707~?),字紹夫,號松岑,高風翰妹
            對,坐究四荒,「神飛揚」而「思浩蕩」,山水之雅趣,盡
                                                                夫,山東膠州人,清代畫家。工山水。鳳翰極稱賞之。
            收眼中。
                                                                    陶梁(1772-1857),字鳧鄉,江蘇蘇州人。嘉慶十三
                莫是龍因富於收藏,有收藏黃公望的經歷,因而在繪畫
                                                                念進士,官至內閣學士。富收藏,善鑒賞。著《紅豆樹館書
            取法與風格上與董其昌所建構的「南宗」繪畫體系相契合。
                                                                畫記》,著錄其家藏自唐至清代書畫作品三百餘件,分手
            莫是龍首先提出畫分南北宗的觀點,認為「善畫者畫意不畫
                                                                卷、冊頁、立軸三大類,每類再以時代為序。詳細記錄材
            形」,腔調意趣、含蓄和形象的自然流露。而董其昌則一脈
                                                                質、尺寸、印章、題跋、款識、畫幅或所書之內容。於明清
            相承地發展了莫是龍的理論,推崇南宗,講求神似和韻味,
                                                                兩代之作者,擇附小傳,可謂完備。
            重視意境,更進一步提出作畫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張祥河(清),嘉慶二十五年進士,官工部尚書。謚溫
            使得這一理論在繪畫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和。嘗客京師董相國誥邸,與袁少迂(沛)、周芸皋(凱)
                從本卷前後所鈐印鑒來看,本卷在流傳過程之,曾經張                        講求六法。充大清會典繪圖。仁宗六旬,進庚辰萬紀圖詩畫
            祥河(印鑒:平津館、祥河)、恭親王奕訢(印鑒:春和園                          冊,稱旨。寫意花草宗徐渭、陳道復,山水私淑文徵明,畫
            鑒藏)、紀昌(印鑒:蓮樵成勳鑒賞書畫之章)、徐坊(印                          梅亦工。
            鑒:梧生)、陶梁(印鑒:吳門陶氏收藏書畫印)、匡繼武
                                                                    愛新覺羅·奕訢(1832-1898年),清末洋務派首領。道
            (印鑒:松岑氏)等人收藏,明人張鳳翼、杜大綬題跋。
                                                                光帝第六子。咸豐元年(1851年)被封為恭親王。咸豐帝死
                莫是龍在題款中提到舟中同游新江的張伯起,即卷後題                        後,與慈禧太后共謀發動祺祥政變,清除肅順集團,任議政
            跋之明代著名戲曲家張鳳翼。                                       王,掌軍機處及總理衙門,總攬朝政,主持洋務活動。

                張鳳翼(1549-1636),字伯起,號靈虛,別署靈墟                         徐坊(1864~1916),字士言,號梧生,一號蒿庵,
            先生、冷然居士。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與                          山東臨清人,定居河北定興。清代官員、藏書家,廣西巡撫
            弟燕翼、獻翼並有才名,時人號為「三張」。嘉靖四十三年                          徐延旭之子,大學士鹿傳霖的女婿,曾為宣統皇帝之師。










                            此P已拼大版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