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观美——中国书画专场
P. 47
境。其筆下山水作品別開生面,氣勢豪邁。
《村居圖》畫面之上繪群山簇擁,連綿起伏,山勢變化
多端,山間平坡之上,掩映屋舍數間,宛如世外桃源之境。
畫中山體以淡赭石和石青敷色,間或以墨色塗染,突顯草木
華滋、土石渾厚之效果。山路和溪流處以留白呈現,林木蓊
郁,呈現生機。整幅作品章法生動,筆墨酣暢淋灕。左側用
層次豐富的墨色潑出大樹濃郁茂密的景象,清黑透亮,讓人
聯想到「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的田園意境,枝頭點
染少許紅花(葉),將林木的結構變得更為豐富。畫中山石
勾勒之筆多用禿筆破筆,卻在殘破中見嫵媚,在蕭散中見嚴
密,在枯梗中見豐潤,遠近結合,虛實交融。中景繪書生遠
行,與家人依依惜別的景象,將傳統歷史故事與具有時代感
的筆墨結合,營造出瑰麗幽邃的現代繪畫意境。專心駕車的
僮僕、回首翹望的書生、浣紗的妻妾,瞬間表情鮮活生動。
嶺南畫派先天性含有濃重的日本畫風味,而且除高劍父
部分作品之外,大都以「巧」勝。楊善深先生善於在巧中求
拙,《村居圖》在四周山野磅礡的氣勢中,點綴荊扉瓦屋、
車馬人物,山路崎嶇,雞鳴其間,通過渺小和磅礡氣勢的對
比,在形勢下凸顯出不竭魅力,這也正是他對嶺南畫派最有
貢獻的地方。
此《村居圖》,為楊善深晚年山水畫題材佳作,目前
市場所見楊善深山水作品,直幅居多,此件《村居圖》為
96×187cm的大尺寸橫幅構圖,較為少見。畫家之精湛筆
墨和巧妙構圖營造出深邃優美意境,此畫當為難得的精品
之作。
楊善深(1913 - 2004)少時赴日學畫,歸國後與高劍
父亦師亦友,交往甚深,常以嶺南畫派第二代藝術家論之。
「二高一陳」為代表的第一代嶺南畫派藝術家,「折衷東
西」發展新國畫,其開創性進步意義自是毋需贅言。然西洋
與傳統之折衷,僅開啓中國畫突破桎梏之濫觴。歷經探索實
踐,至第二代嶺南畫派藝術家,才真正在巨人的基礎之上,
創作了摒除機械學習之弊,又融會民族內核、包蘊個人風尚
之作。楊善深無疑是其中翹楚。
嶺南畫派注重寫生,作為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
楊善深在藝術創作生涯中,一生都秉承了嶺南畫派的這種精
神。其山水作品不是單純對自然界的圖解,而是通過筆墨把
自然形象概括集中,既得真實的山水畫面,又創造出畫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