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观美——中国书画专场
P. 159
黑河水庫中。仙遊譚碑記原石今亦不存,據傳因「石刻甚
精,人多拓之,僧苦供應,乘世亂投碑於黑龍潭中,碑刻因
之為世罕見。「
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北宋朝廷任命26歲的蘇
軾為大理評事、簽書陝西鳳翔府判,時年蘇軾26歲。這是
蘇軾擔任的第一個地方職務,成為鳳翔府知府的助理館員,
科舉甲第之後,春風得意馬蹄疾,蘇軾在鳳翔任內留下了大
量詩文。並數次遊歷仙遊潭,留下詩文。1064年,蘇軾在
陝西鳳翔府節度使判官判任內與時任商州令的章惇同遊仙游
潭,留下一段逸事,世多訛傳,殊不知碑刻中早有記載。
本冊拓本紙精墨良,色澤鮮亮,如鏡而潤,具典型「明 陳三立題跋收錄於《散原遺墨》,鳳凰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
拓」風格。在清末至民國的流傳過程中,曾經王懿榮、盛昱
時光流轉,風雲變幻,胡氏舊藏亦已星散,九十九硯收藏之
胡義贊、樊增祥、徐郙、陸潤庠、吳樹梅、徐琪、張亨嘉、
精良閎富,今人已無從知曉。花箋紙上小行書分詠《伊秉綬
張念祖、吳士鑒、李桂林、丁綸恩、陳三立、徐世昌、徐世
精楷卷子》和《仙遊潭題名》七言律詩兩首,筆跡精美,使
章、楊晉、袁思亮、章梫、陳曾壽、胡若愚等近代鑒藏名家
轉自如,雖未署名款,但是從箋紙和此冊後諸人題詠來看,
賞玩觀題。重要金石家、藏書家之題跋和各式印鑒,也具有
作書者當為胡若愚無疑。
極高書法藝術及碑帖史料研究和碑版鑒賞價值。
「雪浪齋「朱文印,傳為蘇軾自用玉
其中同治狀元徐郙、光緒進士徐琪、張亨嘉、吳士鑒
印,曾經劉司農、高鳳翰、陳介祺、龔心釗
四人未留下印鑒和題跋,僅作為同觀者列名於上,余人均有
等名家遞藏,清代長時間在山東地區遞藏,
雪泥鴻爪識於此冊。王懿榮、盛昱、李桂林所作考證尤為詳
十鍾山房主人陳介祺極為寶愛。但此印名聲
細,並以之勘宋史之訛傳,理據並然;題跋諸人皆為近代碩
太大,仿刻甚多,傳世亦夥。此冊所鈐之雪
儒或名士,各家從考據和書法的角度賦詩並論此帖之欣賞價
浪齋朱文大印,當為東魯某鑒賞家好事者所
值,正如錦上添花。
鈐,為收藏鑒賞之余,增一故事。
此冊左上題簽字樣「胡
卷後並有蘇軾《超然台記》石刻隸書題名九字一頁,為
西光 藝博2-29 舊拓蘇軾
山東諸城劉喜海(字燕庭)手拓,並書金字小楷十九字「刻
碑 中1962」,藝博為天津
在諸城泮池前太湖石上,東坡隸書此為僅見」。劉喜海為康
藝術博物館,即今天的天津
雍乾時期名宦劉墉姪孫,以善鑒金石著稱海內外,遍求寰宇
博物館。此冊被抄家後曾入
藏天津藝術博物館,編號為
2-29,***後落實政策發還胡家。1995年經嘉德拍賣釋出
市場。
首頁貼有「九十九研之一研齋」暗刻伊秉綬小楷碑文花
箋紙一張,箋紙暗刻朱文小印「合肥胡氏」,可知此為胡若 左下印鑑「味經書屋」
愚自用箋,九十九研之一研齋亦為胡若愚的齋號之一,只是 即為諸城劉喜海藏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