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闽粹·历代闽籍书画专场
P. 82
142
姚仲达(b.1972)
双狮老挝北部田对章
按 语:老挝北部黄具有温润、凝结,细腻等特点,入刀时有着拔弦
乐器之声耳,出来刀线可工带写,材质贵黄而包满,做印章
佳品也,石理纹路萝卜丝,红筋等特征,故成为受宠的印石
骄子。
狮子,中国古称狻猊,最早出现在《穆天子传》中:“名兽
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狮子于汉代经由西域
传入中土,作为灵兽圣物独奉于皇家,在民间难得一见。印
玺钮饰中,以“狻猊”色黄印玺最为尊贵,狮子自古就是中
国辟邪镇守、威风堂堂的瑞兽,代表勇猛威严。
清代杨玉璇、周彬等钮雕巨匠的传世之作让后人得窥狮钮权
重、威严的品相。作者在有序的传承中注入个体的人文精
神,赋予狮子这一传统形象以现代、自由、开放、浪漫、多
元的形态。此对章便是将雄与印章结合而生,印章形状规则
方正,寓意正气凛然,刚正不阿。印章上狮子昂首伫立,头
部宽大浑圆,眼睛炯炯有神,透出犀利威严的光芒,俯卧的
身姿霸气威风。此对章巧用俏色工艺,两只狮子头背的上部
色黄而凝润,宛如沐浴在一道金光中。狮子印章亦寓意前程
似锦、官运亨通。
高古拙雅的钮雕风格,既有古印的气韵,又有当代的元素融
合其中;他的作品时刻体现着在传统中演进的鲜活生命力。
6.5×6.5×7cm
RMB:50,000-110,000
142
143
姚仲达(b.1972)
“鸣夏古韵”汶洋石善伯石对章
按 语:寿山汶洋石质细腻温润,无裂无格质地纯净的汶洋石结晶体
更优胜于其他叶腊石种。汶洋石的出现是雕刻家和篆刻家的
惊喜,其色白如羊脂结净如玉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高等级的
印石之一,有着似玉非玉但贵于玉的品质;如素雅、高尚的
谦谦君子。
善伯石名字的由来虽有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但也因品质
佳,材硕大的缘故,纪念“善伯”老人写入寿山石文化之
史。《寿山石小志》中记载:“清咸同间,有石工善伯者,
采石于此洞,洞陷,身没其中,于是乡人相戎弗敢往,此后
八十年,寿山之佳石殆罄,遂稍稍有问津者,因名其石曰
“善伯洞”,又称“仙八洞。”此石质质地莹润,色彩柔
和,手感细滑。
《鸣夏古韵》印钮系列,融汇了杨玉璇的“刮刀法”精细和
“汉八刀”的简约技法,印章上蛙钮、蝉钮诠释着作者的创
作动机,以及其捕捉到的秦汉气象,在论石问道的路上成为
新的里程碑。
此对章以汶洋、善伯石两种材质制成。作者以其巧妙刀法诠
释昆虫之性,可谓洪陶范物,气象空明。其蛙纹线条方圆各
具,前肢方正有力,后肢圆浑饱满,融汇一体,生动鲜明,
饶有情趣,富有古韵。
3.3×3.3×5.8cm
RMB:100,000-160,000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