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无问西东1900-2000: 中国当代艺术特别专场
P. 203

王光乐《一升立邦漆-2》2004年 布面立邦漆 50×60 cm.                卡兹米尔·马列维奇《白上加白》79.4 x 79.4cm. 1918年 纽约
                                                                    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中相互渗透,一如曾经的故事与情感总在记忆里相互糅杂。                           一日的涂刷达到极简的渐变视觉效果,这种行为本身成为了“一种
                                                                 释放”,一种个人态度的延续,显现出艺术家对于时间与生命关系
            这样的画面很自然地会让人联想到俄国至上主义画家马列维奇1919                      的进一步理解。
            年的经典系列“白上白”。在马列维奇的宣言中,“白色,是纯粹
            的行动。”白色并非是虚无主义,而是自由,是绘画的最高喜悦。
            脱离物质束缚的白色是终极性的,在绘画中它剔除掉色彩的因素反
            而打开了人的意志和感觉。但王光乐对色彩并无高下判断,他认
            为,处理白色比较简单,要考虑的要素比较少,符合其“删繁就
            简”的创作思路;另一方面,相比其他颜色,白色显得理智,让人
            冷静,也更为中立。

            2007年,王光乐不仅完成了从“水磨石”向“寿漆”的转变,还从
            体制内的工作中抽身,成为职业艺术家。全身心投入创作的心态转
            变也无保留地展现在《070811》的画背上:为了展现与同时期“寿
            漆”系列的“不一样”,他在画布背面标记下“寿漆”二字后,又
            框起来,明确地涂掉了这两字。而旁边“北京环铁”也记录了其早
            期创作的点滴痕迹。

            就如同马列维奇那句:“游弋吧,自由的白色之海,无限躺在你面
            前。”以此来对比,王光乐与现代主义时期的抽象艺术在理念上是
            相通的,或许艺术家的实践总在无意识中照看着一段艺术史。不
            同的是,在王光乐的绘画中白色抑或其他色彩都不太重要,在通
            往自由和感性的路上,他们都仅是一种实现的途径和媒介手段。
                                                                      王光乐《寿漆070919》2007年 布面丙烯 146×114.5 cm.
            《070811》摒除了“寿漆”系列的度刻感,色彩经过繁复的、日复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