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中国嘉德2022年秋拍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P. 155
身体动势如何在画面中留下痕迹,亦如策展人鲍栋所言:“整个过
程像在散步,即是画家的精神在风景的意象中随性行走,也是画家
身体在画布上的散迹。”从灵魂的行走,到身体的散步,艺术家让
画面成功获得了一种可见的自然灵性。
王巖长期受到的鲁迅美术学院的学院派绘画训练,广泛吸纳来自鲁
美第二代油画家赵大钧、任梦璋、徐荣初、宋惠民等艺术家的艺术
滋养,在《沧浪幽迹3》中表现为王巖标志性艺术语言与西方风景
画和东方艺术气质的融合状态,即以磅礴的“直线趣味”,进行画
面现代艺术内部秩序的探索与玩味,体现出一位将绘画艺术视为终
生目标的艺术家对于绘画本体的忠诚探索。在贾方舟看来,这也正
是一位艺术家进入成熟期体现出的高明之处,“作为一个画家的终
极归宿就是进入一种更加纯粹的状态,就是不再以表达什么为目
的,而表达本身就是目的。这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语言本身,就是
形式本身,以及绘画本身。绘画一旦放弃对客体、对主体的观照,
绘画就在本体意义上获得自我完成。”
王巖在《沧浪幽迹3》中如此苦心营造,不仅融合着艺术家多年来
在艺术之路上不懈探索打下的深厚艺术功力,正式宣告他已迈入一
方更为醇熟自如、灵性纯粹、中西交融的艺术境界。 王巖《黄昏时寻求平衡的男孩》1989年 布面油画 175×162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