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1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 近现代
P. 261

老舍胡絜青夫妇在客厅                          老舍胡絜青夫妇在客厅看画册










             1951年冬,黄宾虹白内障加剧,右目近乎失明,左                                通犀本性灵。画言,起点重在光线,弱点无笔,焦

             目视力亦相当模糊。这种情况直到1953年6月在杭                                点无墨。笔要分明,墨须融洽。 ”

             州人民医院手术治疗后,才有所改善。在目疾严                                   大意说,绘画最初追求象形,画到炉火纯青时,就

             重的壬辰(1952)年,89岁的老人仍然坚持创作了                               升华为不似之似,即笔墨的“分明与融洽”之间了。

             数量可观的作品。这些作品多简笔,以重墨勾勒                                   把握这种火候,也需要画家“通犀”的“性灵”。

             点画,或加泼中淡墨,或略施花青、赭石,或全以                                  对于这样的作品,许多人不欣赏,或不知如何欣

             焦墨出之,笔迹恣纵,乍看之下,物形与笔墨可谓                                  赏。另一些人以现代绘画的眼光去看它,认为这

             散、乱、无法,反复口味,又可见散中之不散,乱                                  批作品借鉴了从印象主义到抽象主义的艺术。如

             中之不乱,无法中之法。总之,近于儿童涂鸦,又                                  何解释是读者的自由,不必纠结于它的是与否。

             有不觉然间的老到控制。这全是眼疾造成的吗?                                   从美术史的角度考察,我以为黄宾虹这批作品是

             似乎不是,因为题款书法还保持着并不散乱的结                                   传统山水画、特别是董其昌以来重视笔墨表现的

             体与行气,表明他的眼疾还没到全不能视物的地                                   山水画演变逻辑之果,即强调笔墨自由创造胜于

             步。说它与眼疾有关,是因为白内障视物模糊,大                                  对自然造化的描绘,强调笔墨性格与“内美”即画

             大弱化了画家对物形与笔线的控制力,失去了原                                   家人格、心灵、人文修养的密切关联。看这样的作

             先相对精严的法度,所画也失去了原先的精到与                                   品,要有欣赏笔墨的经验与能力,且不只用眼看,

             细密,说它与眼疾无关,是画家藉此放纵自己的                                   还要用心看,去体悟。顺便说一句,这些“无法而

             手眼,追求了更自由更纵意的“解衣槃礴”状态,                                  法”的画法与风格,是无法摹仿、不宜摹仿的。

             跃上了更高级的“得乎道、进乎技”的境界。 画家

             这一追求,231号作品题诗有所表露:“钻燧皇初

                                                                                                              文/郎绍君
             主象形,丹炉火候有纯青。会心融洽分明处,一点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