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 近现代
P. 20

1930年初,弘一为缅怀其母七十冥辰而从事律学撰述,并集成华                         众、士林闻人中留下了许多墨宝,特别是在蓬壶,因是弘一驻锡
           严偈联三百,分写三集,弟子刘质平见到后请为付印,于是他次                           的普济寺所在地,故遗墨更多。弘一就曾为林庶满书写篆书厝名
           年4月再撰序和卷后《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至1932年始由                        “德美堂”。这幅对联是应“庶应居士”所请而书写的,“庶应”
           开明书店石印而行于世。                                            是林庶应(1906-1970),名纲答,庶应其字,号松青,福建永春蓬
           此四言联集自《唐译大方广佛华严经》,意思是法幽妙为深,                            壶乡美中村人,抗日积极分子,与林庶满当为胞兄弟。在泉州开
           深之极为甚;修行是功,德是得,修行有所得是功德;没有有能                           设源美商行,专营纱布批发业务。他善于运筹,对商业行情臆测

           超过的;烦恼热恼,永远息灭。此联约书成于1930年代末期,此                         屡中,遂崭露头角,成为商界的后起之秀,分支商行逐渐发展至
           时弘一的书法面貌已由碑体脱化的体势较矮、笔画较肥厚的一                            厦门、莆田、福州、柳州、台湾、日本等地。先后被选为永春旅泉
           路,转变为笔画偏瘦、体势偏高的风格,骨肉饱满匀称,即马一                           同乡会主席、泉州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商会联合会常务委员、
           浮所说的“刊落锋颖,乃一味恬静”。其书落笔锋藏,笔一下而墨                          福建省出席全国商联会代表和全国商会联合会理事。林庶应还
           沉气注,行笔轻灵洒脱,但笔墨齐发,气力流于笔画间,一变雄                           热心公益,倡办毓斌中学和建国商校。他为人豪爽,很讲义气,
           浑厚实的质感和方截露锋的字形,而为瘦圆细润,更富于萧散                            平时人有所求,他都尽力帮助,所以乡里流传一句话:“庶应庶
           冲淡的气韵。                                                 应,有求必应。”

           1939年4月17日至1940年11月8日,历时572天,弘一在永春普济寺静
           心修持,掩关治律,为弘一入闽14年,住锡闽南诸寺院中,居住时
           间最长久的地方。弘一入住普济寺后,遂谢绝一切,掩关静修,日
           以治定律典为常课,并题额其居曰“十利律院”,四壁挂满他手
           书的《古德经》警训,以自鞭策。弘一刚到蓬壶三角街时,即交
           代蓬壶邮电代办所经纪人林庶满:以后凡寄给他的信件,除丰
           子恺、刘质平、夏丐尊、叶圣陶、柳亚子少数人可送至普济寺外,
           其他一概退回原处。并自己把宣纸边角料裁成细条,亲自手书:
           “收件人不在,退回原处”,把这样一大迭字签留与代办所备用。

           可见弘一下了尽量谢绝尘扰,静心闭关治律的决心了。
           在普济寺,弘一的大部分时间,除编著律典外,就是写字了。弘
           一把写字赠人看成是广结佛缘的赏心乐事。故他在永春的僧
                                                                          弘一离别永春普济寺                    林庶应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