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P. 76
305 题 识 乾隆戊寅孟夏。板桥老人郑燮。
《 行 书 轼 苏 书 直 》 与 鲁 钤 印 郑燮信印、 丙辰进士
郑 轴 立 释 文 晁君寄《骚》,细看甚奇,信其家多异材耶!然有少意,欲鲁直
以己意微箴之。凡人文字,务使平和,至足余,溢为奇怪,盖出
于不得已耳。今晁文奇怪似差早,然不可直云尔。非谓其讳也,
燮 纸 本 墨 水 恐伤其迈往之气。当为朋友讲磨之语,不识公谓然否?。
1693
| 说 明 乾隆朝时,晚明以来书法上的反叛力量,呈现出更强大的势力。郑
1765 寅 戊 隆 乾 燮、金农为代表的“扬州八怪”,在书法上立志革新,再次向尚赵
(孟頫)、董 (其昌)风尚的“馆阁体”挑战,有力地推动了破旧立新的
思潮。郑燮参杂隶、楷、行三体,自创了“六分半书”新体。
(
郑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丙辰 (1736年)进士。此后,当
了十二年县令,始终爱民如子,“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
1758 年
)
风。”以鬻书卖画度过余生。他擅画兰竹,取青藤、八大、石涛遗
作
法,纵笔率意,自抒胸臆。亦善书,晋唐、二王、颜米、怀素无不
取索;复学碑,汉魏碑碣,无不搜求。于是融通众长,自创“六分
半”书,“不但在当时是一种大胆的惊人变化,就是几千年来也从
未见过像他这样自我创造形成一派的” (傅抱石语)因之被徐悲鸿称为
“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
板桥的“六分半”书,纵横跌宕,或楷或行,忽篆忽隶,或一字之
中,诸体笔意兼备,舒展任意,厚朴潇洒,虽不拘一格,然狂奇中
得意得趣。每每如花落满地,缤纷夺目,而余韵不尽,其创造精神
及成就似更在其画之上。
此行书大中堂,节录苏轼《与鲁直书》,为板桥晚年66岁辞官之后
所作。全幅纵横驰骋,横涂竖抹,气沉力厚,不主故常,一种洒然
自得之态跃然纸上。在结体运笔上,得山谷"欲侧之势",斜正疏密,
参差错落,犹如银河珠瑚泻池,气势俱贯,达到了机趣横生的艺术
境界。
板桥在用印经营上除选用印章数量、大小、位置上不拘一格外,更
善于因情因作品选用不同印语的印章,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是幅
书法大轴亦可见其独具匠心的艺术风采,落款处钤有“郑燮信印”、
“丙辰进士”方形大章。是件幅式巨大,保存完好,是其精心之作。
出 版 《郑板桥书画编年图目》 (上),第9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Zheng Xie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Signed Zheng Xie, dated 1758, with two artist seals
Published: Refer to Chinese text.
177.5×93.5 cm. 69 7�8×36 3�4 in. ჿ14.9Ԅ
RMB: 2,200,000-3,200,000
USD: 305,600-44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