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0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P. 220
323 题 识 山书。
诸 书 家 书 楷 临 钤 印 傅山印、太史公牛马走、傅山印、观化翁、傅山印
傅 页 册 签 条 傅征君楷书真迹。光绪丙子(1876年)夏,菊㽯题。
( 二 页 ) 六 开 十
山 说 明 (一)第1-4页临《东方朔画像赞》;
第5-9页临《麻姑仙坛记》;
第10-12页节录班婕妤《捣素赋》。
1607 (二)此册为香港收藏家、画家、敏求精舍会员黄仲方先生旧藏。
| 水
1684 纸 墨 本 (三)白谦慎先生在《傅山的世界》中,列举其中二开,“书于1650
年代的小楷册页,清晰地显示了颜真卿书风对傅山的影响。”“在
临摹《东方朔画像赞》时,傅山突出了原帖在结体上倾斜的特点,
尽管他的临本在总体上并未失去平衡。而临颜真卿的《麻姑仙坛
记》时,我们发现,傅山临本的结体被拉长了,而且向左攲侧,不
似颜书那样宽博稳重。可以看出,傅山在临摹颜书时,有意无意地
加入了一些王羲之小楷结字和笔法的特点。” (引自《傅山的世界》第157页)
出 版 1.白谦慎著:《傅山的世界》,彩图8,第158页图2.13、2.1,(台
湾)石头出版社,2004年。
2.白谦慎著:《傅山的世界》,135页 (选刊第1、5页),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6年 4月版。
按 语 傅山书法,以行草居多而小楷少见,以大幅居多而册页少见。此
册临晋唐诸家,取法钟太傅《荐季直表》及颜鲁公《小楷麻姑仙
坛记》,取其朴茂雄直而益以生拙,更用秃笔含毫敛锋,绝甜媚
之态,多稚质之状,返朴归真,不求工巧,是他一贯艺术主张
的自然流露。但这种不邀俗赏的高品位作品,却与那些乖张欺世、
故作狂怪的书画家作品有着高下雅俗的天壤之别。从其书风及“观
化翁”等用印看,已是他晚年之作了。
Fu Shan
Calligraphy in Regular Script
Album leaves; ink on paper
Signed Shan, with five artist seals
Pulished: Refer to Chinese text.
24 × 14 cm. 9 1�2 × 5 1�2 in. ჿ0.3Ԅ(ૄږ)
RMB: 3,500,000-4,500,000 (12)
USD: 486,100-625,000 (12)
出版物书影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