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1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P. 201
[319]
和之气溢于纸上。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 继儒跋董其昌行书《戏鸿堂帖》,以及台北故宫藏陈继儒跋
《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 《董其昌行书诗册卷》,寥寥可数。
万历四十一年 (1613)仲春,董其昌时年五十九岁,正是他闲 陈继儒评此卷为董玄宰扛鼎之作,摄入霜毫雪间,戏鱼卧龙,
居江南,研精艺事的时期。此卷的书写地点“龙潭草阁”, 总归神运;可不具衣冠,但拜石丈,愿好古君子共宝之。张
则应是他在松江白龙潭为自己辟出的一处书斋。 孝思,明末京口人 (今镇江),字则之,精鉴赏,富收藏,家
就在五年前,董其昌写出了最为著名的大字行书《岳阳楼 有培风阁,所藏晋唐法书、宋元名画皆为传世名品。其中最
记》,他已然远离早年所学二王一路的章法,将字体尽量放 为有名的便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张好好诗》及《女史箴
大,这也许是他常作行书大字立轴较多的原因之一;此卷恰 图》。张孝思在此卷留有题记一行:“岁在癸卯 (1603年)清和
可视为他转向大字创作的一个明证。《行书唐诗二首》古意 之朔日,懒逸张孝思藏谨识。”
尤多,无怪乎黄宾虹题引首为“晋唐遗迹”,诚如卷后张书 清末张书云亦酷嗜董其昌书画,他认为此卷与自己所藏以张
云所说“其实公于晋唐各家真迹无所不临,而能自出新意卓 旭笔意书杜甫诗卷不相伯仲。而此卷挥洒自如极尽回腕藏锋
然成家,其论书法云,字需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 之妙,一种灵和秀逸之趣流溢行间;兼之绫本洁白完好,尤
不主故常,此赵吴兴所未尝梦见,唯米痴能会其趣。” 为难得。之后又有邢端、黄宾虹、齐振林、邵章、陈云诰、
在董其昌众多交往中,与陈继儒关系最为笃定,尤其晚年, 张海若诸家题跋,可谓流传有绪,为董其昌凿凿可考之名作,
更是形影相随。陈继儒小董其昌三岁,而且又在董氏逝世后 洵可宝之。
第三年去世,二人皆享年八十二岁,这种巧合更增添加了他
们之间本就相互关联的传奇色彩。陈继儒为诸生时,“与董 出 版 《董其昌书画编年图目·上》,第122-123页,人民美术出版
玄宰,王辰玉齐名”,当时两人都是名噪乡里的人物。 社,2007年。
两人都先后经历了科场的失败,而陈继儒却在二十九岁乡试
落第后,“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董其昌则于万历
十六年再次应试,中进士而进入了仕途。虽然两人各自选择
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他们的的友谊却没有因此结束。他们
心性相通,对文艺书画有着共同的审美取向。即使董其昌在
京上任或出使期间,也没有中断过联系。所谓“少而执手,
长而随肩,涵盖相合,磁石相连,八十余载,毫无间言。”
在1599年至1622年,董其昌闲赋归里期间,两人更是过从
甚密。“壶觞对引,翰墨间作。”
此卷后有陈继儒与张孝思二人题跋,殊为难得。陈继儒跋董
其昌作品非常少见,上海博物馆藏《董其昌陈继儒书画合璧
卷》、北京故宫藏陈继儒跋董其昌《高逸图》轴,故宫藏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