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静轩雅集—中国书画夜场
P. 20

* 375
                                                                                   梁漱溟(1893-1988)
                                                                                   行书 诸葛公教语
                                                                                   水墨纸本  镜片
                                                                                   钤印:梁漱溟印(朱)
                                                                                   题识:诸葛公教语 书为许九星同志雅属
                                                                                        梁漱溟年八十八
                                                                                   LIANG SHUMING
                                                                                   CALLIGRAPHY
                                                                                   Mounted, ink on paper
                                                                                   66×34cm  约2平尺
                                                                                   RMB: 50,000-80,000

                                                                                   梁漱溟  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蒙
                                                                                   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
                                                                                   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因系
                                                                                   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
                                                                                   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
                                                                                   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
                                                                                   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
                                                                                   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
                                                                                   位大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
                                                                                   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
                                                                                   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
                                            375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