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3 - 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P. 183
1708
清乾隆 玉佩中央直行鏤雕篆書「宜子孫」三字,兩旁雙螭對稱環抱,
玉佩邊緣兩側均刻有款,一邊刻有「乾隆年製」另一邊刻有「已
;
白玉雕羽人乘瑞獸螭龍長宜子孫佩
字一百八十三號」。
款識:乾隆年製,已字一百八十三號
「長」,長遠長久 ;「宜」,君子宜之 ;「子孫」,萬代也。
——— 「長宜子孫」是中國長輩常有的觀念,尤其是興旺昌盛的家
族更希望家業能夠傅世,世世代代持續下去,子子孫孫都能
A PALE CELADON JADE ARCHASICTIC 過上安逸富貴的生活。在文物中發現自漢代起已有玉璧雕上
‘CHANG YI ZISUN’ BI DISC 「宜子孫」及「長宜子孫」等吉字的玉璧,說明「長宜子孫」
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乾隆好古,故此參考漢代玉璧製作玉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佩賜予皇子皇孫,表達他對後人的祝福和期望。此佩的設計
H: 10.1 cm
繁復精密,意味深長。「長宜子孫」縱向排列,先傳子,後
RMB: 1,800,000-2,200,000
傳孫,一代接一代地傅承下去,寓意極佳。
乾隆年間,皇帝多次傳旨造辦處雕刻此類玉佩,清宮造
來源
辦處檔案就記裁 :「著交與織造的海保處,仿古款式花紋,酌
法國藏家舊藏
量做佩、璧、環、玦、合符…」; 而乾隆時期宮廷製造了一批
——— 帶有千字文序號的玉器。當中很多也是仿古玉器,已知的作
此御製「宜子孫」佩以上乘白玉爲材 , 通體潔白剔透, 品中,千字文序號最大的是一百九十八號,北京故宮博物院
瑩潔溫潤,古玉皮殻輿古玉灰皮交相輝映,打磨拋光細緻, 亦藏有一類似長宜子孫佩,刻有「覆字一百八十八號」,據
屬極高級別的宮廷御製仿古玉器。玉佩雙面工雕工極爲細 故宮專家推測,這種帶編號的乾隆宮廷玉器原有一百九十多
膩,並運用了鏤雕及線刻等技法,工藝造型工整,器形有 件,現在能見到的只剩下五十多件,故本件有字號的玉佩是
仿漢代鏤雕玉璧,上加出廓部分爲神仙羽人騎瑞獸與捲雲 極爲珍貴的。清末有部分玉器流散宮外,猜測此佩爲其中之一。
紋飾,明顯由清宮造辦處監造,是典型清代乾隆仿古作品。 此品流傳有序,爲法國藏家舊藏,極爲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