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2 - 北京保利 艺林藻鉴—古代书画
P. 342

腾攫如虬龙 磅礴多奇气

                                                                   ——梅清绘《奇峰云海》鉴赏


             本卷梅清绘《奇峰云海》,经韩泰华(1810-1878)、项文                        本卷以其雄奇多姿的章法结构、变化多端的笔墨技巧为我
          彦(?-1898后)、刘世珩(1874-1926)递藏,著录于2010年                 们展现出画家心中安宁恬淡且雄起多变的黄山。梅清晚年作品
          《中国书画报》第55期与《长三角收藏》第10期。2012年4月,                     大多未署年款,此作虽无年款,但发现在《古代书画图目》京
          辽宁省博物馆与保利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                         一4207,故宫博物馆所藏梅清《行書立轴》与本卷落款一致,
          画大展(五),本作作为展览作品,展览并出版其画册中。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七册,210页重庆市博物馆收藏《黄山
             卷前引首为清道、咸间鉴藏家韩泰华手书“奇峰云海”,卷                        松谷庵图》作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为梅清72岁之作风格
          尾有其跋文,言:“此卷集奇峰、异石、怪松、云海于一体,松                         最似,由此推断本卷《奇峰云海》为梅清晚年绘黄山胜景的炉
          秀枯淡、墨色苍浑、构境空疏,近于元人体格,为梅清山水之佳                         火纯清之作。
          构,不可多得也”。次跋为叶德辉(光绪十八年进士)作:“梅
          清笔墨简率,皴染合用,虚实相间,意境深远,虽法元人而雅淡
          之致似觉胜之,不可不宝”。另有刘世珩跋云:“此山水卷笔墨
          简淡,苍秀卓立,布局萧疏,意境高逸”。《清史稿·列传·文
          苑》称梅清“画尤磅礴,多奇气,尝作《黄山图》,极云烟变化
          之胜。”
             在诸多描绘黄山的文人画家当中,梅清无疑是最耀眼的一
          位,黄山画派主将,宣城画派领袖。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
          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石涛早期的山水受梅清的影
          响,而梅清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作为与石涛、弘仁齐名
          的“黄山画派”之代表,创造了独特的造型语言,他用线方折盘
          曲,皴法虬结多姿,有异于以弘仁为代表的新安派所画黄山呈现
          出的那种生涩、清朗、峻拔的风格。梅清之画法自于临历代古人
          诸家山水,如董北苑、荆浩、李营丘、范宽、郭河阳、高房山、                             故宫博物馆藏 梅清《行書立轴》及款题;              重庆市博物馆藏
          黄公望、倪云林、王蒙,沈周等,来自他对黄山的亲身体验与艺                                                             《黄山松谷庵图》
          术提炼,黄山本是画,梅清成就渊源于此,然“无此画兮山不
          出,无此山兮画不奇”,此梅清之于黄山之谓也。                                   不同于立轴作品中对黄山局部山峰松石的描绘,本卷采用鸟
             梅清在中青年时期主要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绘画作品很                         瞰式构图将黄山全景压缩于横卷之上。二石盘踞卷首,绵延不断
          少,遗留下来的就更少了。例如他在二十七岁所作的《仿李营丘                         的苍松铺于二石之间,前半段多描绘黄山脚下奇松怪石、村落山
          雪景》中,树石多用焦墨勾括皱点,笔墨显得老练苍健,属于豪                         民、与缥缈远峰,后半段画风忽转,渐入黄山胜境。一柱撑天,
          放一路。在他屡试不第后,心变凉了转入沉寂、萧疏、淡泊的境                         石梯千仞;群峰拱峙,瀑布澎湃;岩壑峻岭,石径临空;云海苍
          地,抛弃了功名和利欲的庸俗熏锁,思想变清了,也消除了豪气                         莽,幽谷深涧;山寺高踞,洞谷深邃,真可谓千状万态,变幻无
          的冲动,进入了山林。在他四十五岁以后,他的豪放的风格变成                         尽也。卷末更有梅氏独创的“梅家树树花”,王士禛有诗赞之
          了清秀萧疏苍凉润淡的风格为主的境地。                                   曰:“从夸荆地人人至,不及梅家树树花。”梅清所绘杂树,树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