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万象—中国艺术珍品
P. 100
詩文落款的張鵬翀,嘉定人,號「南華散仙」。清雍正五年(1727)進
士,授檢討。歷充文穎館、八旗志書館纂修,日講起居注官。累升至侍
講、右庶子、少詹事、詹事。以詩名天下,又擅山水畫,書法亦蒼勁,
人稱詩書畫「三絕」。乾隆皇帝十分欣賞張南華詩詠之才,曾賜御畫
《松竹圖》、御書「雙清閣」匾額等等。李調元《淡墨錄》卷十記,乾
隆二年(1737),皇帝「御試乾清宮,是日眾詞臣見日未亭午,有投卷
者,曰必南華也。」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話》卷九亦記此事:「張南華
詹事,今之謫仙也。天才敏捷,於韻語具宿慧,興到成篇,脫口而出,
妥帖停當。嘗試保和殿,未停午,眾方舐筆著想,聞有投卷者,眾曰:
「必南華也」。南華才思敏捷,往往張口成詩,「涇南攜一漢製玉羊,
南華曰:「詠此可乎?」即口吟四十字。語未畢,殿角湱然聲震,眾驚
顧,乃四奄舉一大冰,繩斷,冰墮地碎且迸。南華曰:「詠此可乎?」即
復吟四十字,眾驚嘆叫絕,涇南作詩序記其事。若真如這樣的描述,此
人之才堪比曹子建七步成詩了!《淡墨錄》卷十二:乾隆七年(1742)
二月二十七日,張鵬翀以所畫《春林淡靄圖》向乾隆皇帝進呈,並題六
詩於上。末句用「頭」字韻,雲:珍秘琅函特許求,他年擬結賜書樓。
天公定遣雲霞護,長有龍光在上頭。不料想,乾隆皇帝竟以君位,屈
尊而就這個臣子的詩韻為詩相和,雲:吟詩不用錦囊求,好句還多趙倚
樓。此日金蓮為誰撤?
他年佳話紀池頭。(張岱《夜航船》卷五.倫類部載:蘇軾任翰林,宣
仁高太后召見便殿曰:先帝每見卿奏疏,必曰:奇才,奇才!因命坐
賜茶,撤金蓮寶炬送院,故而「撤金蓮」語代皇室給予才能之士的尊
榮。)乾隆皇帝以東坡金蓮之事比之張鵬翀,說明張鵬翀受到他最高規
格的隆寵:「金蓮榮遇」。不僅如此,乾隆皇帝還於當天賜南華松花石
硯,上有御銘,以靜為用,是以永年八字。乾隆十年(1745)張南華告
假返鄉省墓,乾隆賜白金百兩,御製五律一章,以寵其行,大意希望張
早日歸來。然張途中至山東臨清不幸染病而逝。差官只得將這一紙御筆
詩箋送到嘉定。這首詩後來在嘉定刻成碑石,其詩為:「煙花遲令節,
三月仲春如。詩句天公賦,歸帆風力舒。門無新署鳳,家有舊藏書。香
案需供奉,休耽五柳居。此碑現仍存嘉興安亭。據稱張鵬翀死後,乾隆
帝久不能忘,曾對群臣感嘆:張鵬翀可惜!著有《雙清閣集》、《南華
詩鈔》等。安徽某收藏家藏有清端硯一方,上有銘文曰:「芷岩周子鐫
之,鵬翀自識。顯而易見,此硯系周顥為張鵬翀所製。周顥好友,清人
張錫爵詩鈔中有《上元節芷洲招同晉瞻、機又、道營、以載集西林庵小
飲,晚過南華簡討靜寄東軒看燈》七絕組詩五首,可知,除張錫爵外,
與周顥相過從者,有芷洲、機又、道營、以載、南華檢討、唐志霄。其
中南華檢討,即張鵬翀。此筆筒亦是二人友情不可多得的實物證明。
周灝,字晉瞻,號雪樵,又號芷岩,是與吳之璠齊名的嘉定竹人。他在
朱氏畫法刻竹的基礎上,更出新意,一變前法,通常以淺浮雕及平刻為
主,不借畫稿,以刀代筆直接在竹筒或竹片上刻山水、樹石、叢竹,創
造出凹凸皴法。這種技法即後世所稱的「平地花紋刻法」,後來仿刻者
極少。他採用的陰刻法,功力很深,所刻紋飾、輪廓、皴擦大多是以刀
剜出。無論竹根、竹節,還是雕刻中的寬窄深淺、長短斜正、勾勒烘染
等都是「神明於規矩之中,變化於規矩之外」。其中畫筆不能到之處,
他都能以寸刀寫之。因此他刻的山水樹石、茂林叢竹,刀法變化多端,
極富筆情墨趣。這種以南宗畫法直接刻竹的途徑,在當時竹刻界首屈一
指。《竹人錄》中以漢唐詩派比喻清代竹刻,又把周芷岩比作盛唐的杜
甫,認為他是清代竹刻開創新法的第一人。
88 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