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笔墨留香—荣得夜场
P. 59
于非闇是近现代中国画史上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研究与创作,并有着重要成就的画家。他在一幅自作题跋
中道:“从五代两宋到陈老莲是我学习传统第一阶段,专学赵佶是第二阶段,自后就我栽花养鸟一些知
识从事写生,兼汲取民间画法,但文人画之经营位置亦未尝忽视。如此用功直到今天,深深体会到生活
是创作的泉源,浓妆艳抹、淡妆素服以及一切表现技巧均以此出也。”这是他对一生艺术里程的重要总
结。但师古而不泥古,创两宋双勾技法之新,自成画派。构图打破陈规,用笔刚柔相济,着色求艳丽而
不俗。如画牡丹,取春之花、夏之叶、秋之干而成,既能远观,又可近赏。且善于在画上题诗跋文,配
以自刻印章,使画面饶有意趣。他艺风严谨,订有日课,未曾稍懈。在古物陈列所工作期间,接触到不
少古画,并且经常出没于古董店,借古画临摹,汲取许多技法。还到北京故宫研究名作,开扩了眼界,
提高了画艺。
崇效寺位于北京宣南,寺内的牡丹冠绝京城,甚至胜过皇家,关键在于品种。不仅魏紫、姚黄等牡丹极
品开得大而艳丽,几株绿色和墨色的牡丹更是出奇。据传,清末民初全国“深紫带黑”的墨牡丹只剩下
两株,一株在杭州法相寺,一株就在崇效寺。为了让人们一睹墨牡丹的风采,北宁铁路局曾在1935年开
了个观花专列,接运客人来京。众多文人墨客,慕崇效寺牡丹名,每当牡丹花期,多组织看牡丹盛会,
且歌且咏,诗画留连,留下大量相关作品,林则徐寓京时曾来此观花。
陈师曾几乎年年都要去崇效寺看花,还经常约着北京画院的同仁一起去,留下了不少写意牡丹。曾习经
曾与杨增荦、林琴南等,到崇效寺看牡丹,作诗画成一长卷,归其婿吴文献收藏,后藏揭阳博物馆,揭
阳博物馆馆长孙淑彦先生作文《辛亥诗社崇效寺雅集长卷》介绍此卷,可于文中见其盛况。
于非闇此画《崇效寺牡丹图》,题“崇效寺牡丹有此本。癸未春非闇于照写生”。癸未为一九四三年。
上世纪五十年代,崇效寺没落了,牡丹也被移到了中山公园。那里虽然有一个著名的养花温室——唐花
坞,但老根最怕挪窝,这墨牡丹终究失传了,实在是一大憾事。
不过,如今想要领略崇效寺牡丹的意境,可从于非闇先生这幅《崇效寺牡丹》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