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上海嘉禾2023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古董珍玩》——瓷器、玉器、赏石专场
P. 194
文字距图侧5mm
图下15mm
一p一件拍品:
款图25mm
一p两件拍品: 1745
款图15mm 明 “有道”太湖石(配梁秀东画)
说明: 宋人陶毂的《清异录》记载,早在五代
后晋时代,太湖石就因其通灵剔透的特
点受到人们的重视,就有人开始玩赏,
到唐代已十分盛行,如唐-吴融在《太湖
石歌》中就生动描述了太湖石的成因采
取方法,其诗曰:“洞庭山下湖波碧,
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
形怪状谁能识。”白居易《太湖石记》
诗中也有:“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
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
瞬, 坐而得 之。此 所以 为公适 意之 用
也。”“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
天竺之徒次焉。”足以证明,当时太湖
石已列为中国的名石之一。
此太湖石神韵似东坡居士北海十二石之
仙掌也,遍体褶皱,玲珑生巧。瘦中带
皱,皱中有漏,漏中生透。四相相连,
相得益彰。秀润莹然如玉临泉,烟云供
养,雕琢之迹浑然天成者也,寓形其间
俯仰 上下 不知 我心 在丘 壑丘 壑在 我心
也,李渔《闲情偶记-居室部》之“此
通于 彼, 彼通 于此 ,若 有道 路可 行,
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
漏也 ;壁 立当 空, 孤峙 无倚 ,所 谓瘦
也。”此石者形神俱佳,不失为古典赏
石的 典范 。石 上镌 刻篆 书“ 有道 ”二
字。唐代李德裕每获一块奇石,都会刻
铭“有道”二字,不知此有道与彼(李
德裕)有道有何关乎?
高:52cm(连木拖)
RMB: 60,000-120,000
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