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烟霞通雅
P. 75
Lot 1082-1095 为关东重要藏家旧藏
1095
康熙御笔
书法
水墨纸本 立轴
钤印:康熙宸翰(朱文)、渊鑑斋(白文)、敕几清晏(朱文)
说明:附木盒
来源:Lot 1082-1095为关东重要藏家旧藏
103.5×38.5cm 约3.6平尺
JPY: 1,000,000-2,000,000
RMB: 50,000-100,000
康熙帝行书录朱子《曲池轩诗》“林间急雨生秋思,水
面微风度晚凉”句。引首钤“渊鑑斋”朱文印。诗后钤“康
熙宸翰”、“敕几清晏”二方朱文印。全幅行笔洒脱遒劲,
法度精严,颇具帖学风范。
康熙帝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几乎终身无间断,
留下了御制法书许多册,其中尤勤於临写二王、唐太宗、黄
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大家诸帖。他曾与大臣就书
法交流:“学书须临古人法帖,其用笔时轻重疏密或疾或徐
各有体势,宫中古法帖甚多,朕皆临阅。有李北海书《华山
寺碑》字极大,临摹虽难,朕不惮劳,必临摹而后已。朕素
性好此,久历年所,毫无间断也。”
从康熙帝现存作品来看,他书朱子诗文的作品主要见之
於其南巡途中。据《清圣祖实录》卷211、《清朝通志》卷
119等文献,康熙帝在四十二年癸未二月第四次南巡至江浙
扬州府一带时,曾御书数幅朱子诗宸翰以赏赐地方官员。
如其中一通行书朱熹五绝《墨庄五咏 其四 玩易斋》,即为
“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初十日”御笔赐江南扬州府通州知州之
作。且康熙在苏州的御赐书法,其引首及诗后基本上钤印的
都是“渊鑑斋”、“康熙宸翰”、“敕几清晏”三印。这三
方御印也是康熙帝爱用的常用印章。据考,康熙在第四次南
巡中的书法赏赐活动是最广泛的,当时获赐御书的除了江
浙大小官员,有的平民也得到了御赐。如《浙江通志》卷
109,即记载了杭州山阴县民王锡元一家获赐“一门人瑞”
四字匾额“以旌其闾”的事迹。由上述考查及书风分析等约
可推知,本幅康熙御笔行书或亦出自此一时期,即康熙帝约
49岁(1703)左右时,御赐地方官员或江浙百姓而流传至今
的作品。康熙帝的南巡,尤其是南巡中进行的书法活动,不
仅是文化行为,也具有政治意义,实际上也是一种统治方
式,並成为清代后世帝王循制而行一种风范。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清朝第四位皇帝、清
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蒙
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
(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康熙
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
最长的皇帝。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
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干盛世的局面,有一些学者
将其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
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整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