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
P. 60
Lot 921
清
合金铜韦驮像一组两尊
韦驮,梵文:Skanda,又名韦驮天,本是婆罗门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
诸天之一。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尊天像常威武地立于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
殿内,面向著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二十诸天”中的第十二天。韦驮
的形像一般是童子面,造型具典型的中国特色,身披甲胄,头戴金盔,手执重
八万四千斤金刚降魔杵,表示有能力摧邪辅正、除魔卫道。金刚不坏身,发大誓
愿,佛佛出世拥护佛法,护持完999尊佛后,将会是贤劫最后一尊佛,楼至佛。
两尊韦驮立像装束一致,姿态有别。韦驮像通常有三种形式,分别代表不同含
义:如果降魔杵扛在肩上,表示该庙是大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三天免
费食宿;如果降魔杵平端在手中,表示是中等规模寺庙,可免一天食宿;如果降
魔杵杵在地上,表示是小庙,不能招待云游至此的僧人免费食宿。本场这一对韦
驮像,一尊杵扛在肩上,一尊杵地,表明此二尊像分别为大庙和小庙所制。
两尊像均头戴凤翅兜鍪盔,髻顶有红樱,面颊圆腴丰满;身披黄金锁子甲,相容
坚毅,袍袖翻飞、帛带在颈后上扬成拱,姿态英武;足穿乌云皂履,踏半马蹄形
山岳台座,造型奇伟神武。肩扛杵的一尊,略高,面容和煦,张口含笑;降魔杵
杵地的一尊面部表情含威不露,使人敬畏。此像的铸造工艺精美,铠甲结构表现
写实,一丝不苟,披帛与袍袖飘拂,在端庄凝重中透出律动,代表了清初佛教艺
术品的高水准,甚为难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TWO COPPER ALLOY FIGURES OF WEITUO
QING DYNASTY
29cm.high×2
RMB: 无底价
USD: 无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