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弘艺丰2024首拍电子图录—中国书画
P. 174
李可染《積墨山水》臻於神境
405 李可染 1907-1989
李可染(1907-1989)江蘇徐州人,原名李永順,中國近現代傑出的 積墨山水
畫家,齊白石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 歲時學畫山水。43 歲
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 歲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萬里旅行寫生。 設色紙本 鏡片
72 歲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晚年用筆趨於 題識: 前人論筆墨有積墨法。然縱觀古今遺跡,擅用此法者
老辣。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 代表畫作有《灕江勝景圖》 極稀,近代惟黃賓虹老人深得此道三昧,龔賢不能過
《萬山紅遍》《井岡山》等。代表畫集有《李可染水墨寫生畫集》、 之。吾師事老人,日久多年,飽覽大自然陰陽晦明之象,
《李可染中國畫集》、《李可染畫牛》等。 因亦偶習用之,有人稱之為江山如此多黑。*** 亦襲用
之,區區小技,尚欲置之死地,何耶!一九八 0 年,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川浮而動,岳鎮而安」,說明瞭不同的人 可染作此並記。
對山水有不同的偏愛,山水本身也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山,是主靜 鈐印:可染、日新、白髮學童、可貴者膽、陳言務去
的,可以給人以莊重、穩健、雄偉、崇高之感,可以增強人堅定、剛 出版: 1.《李可染研究》(孫美蘭)第 229 頁,江蘇美術出版社,
毅的意志。水是主動的,是生命的源泉,孕育萬物,可以啓發人的智 1991 年。
慧。人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不斷發現大自然,同時也發現了自己,在 2.《李可染書畫全集》山水卷,第 270 頁,天津人民
發現自己的同時,更進一步去發現大自然。 美術出版社,1991 年。
—李可染《談「澄懷觀道」》 3.《所要者魂•李可染的藝術世界》(孫美蘭)第 177 頁,
台灣宏觀文化,1993 年。
李可染從 1943 年開始從事中國畫教學和創作工作,後來師從齊白石、 4.《中國名畫家全集•李可染》(梅墨生)第 262 頁,
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國畫界變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
革的呼聲日高,提倡新國畫。於是 1954 年後他以造化為師,屢下江南, 5.《李可染》(邊平恕)第 160 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探索「光」與「墨」的變幻,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可以以「黑」「滿」 社,2003 年。
「崛」「澀」來概括其藝術內涵,為水墨世界開創出新的格局李可染 6.《李可染畫集》第 267 頁,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有扎實的素描功底,他的作品讓人感受到了屹立千年的中國山水。李 2003 年。
可染先生最後一個畫室齋號叫「墨天閣」,對「黑」與「白」的巧妙 7.《李家山水》(李松)第 39 頁,吉林美術出版社,
運用,是「李家山水」的一絕。在談到國畫的用墨時,李可染曾說「吾 2007 年。
國繪畫基於用墨,歷代匠師嘔心瀝血,墨水交融,千變萬化,臻於神境。」 8.《中國山水畫史》(陳傳席),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9.《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第 275
是件李可染《積墨山水》創作於 1980 年,乃可染先生由寫生山水轉 頁,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 年。
創作山水代表作之一,是山而非某山,乃胸中之山,心中之山。只見 10.《可染墨韻之積墨山水精品》,保利藝術博物館,
群山簇擁主峰高入雲天,側逆光下,山石崚嶒,峭拔勁健,左下又有 2011 年。
青松數株,更增骨力壯氣。此幅拍品中李可染一改積點成線的抖筆, 展覽: 1.“李可染中國畫展”,中國美術館,1992 年。
而以蒼拙粗筆勾斫,橫皴斜掃體面,更層層積墨,間施破墨,墨氣滃 2.“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藝術博物
然,一派雄渾森然氣象。且墨團團里時見留白,陰中有陽,陰陽相抱, 館,2011 年。
處處見太極圖之哲理。
7
1
81×49 cm. 31 /8×19 /4 in. 約 3.6 平尺
題識中「前人論筆墨有積墨法。然縱觀古今遺跡,擅用此法者極稀,
近代惟黃賓虹老人深得此道三昧,龔賢不能過之。吾師事老人,日久 RMB: 10,000,000-15,000,000
多年,飽覽大自然陰陽晦明之象,因亦偶習用之,有人稱之為江山如
此多黑。」所言「積墨法」是自古即有之技法,前人亦有運用及論述,
至黃賓虹筆下積墨層層漬染成渾厚華滋之美,李可染先生繼之,畫因
黑而益亮,評者遂有「黑入太陰」之譽。
墨色—貫穿李可染的一生,是李可染繪畫的龍骨,積墨—更是李可
染藝術的靈魂。他創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種新的圖式,表現出了渾厚博
大的精神力量。李可染的山水風格具有強烈的個性特徵、時代氣息和
民族精神,他的藝術語言集中體現了渾厚深邃、靜默靈動的美學觀念。
而李可染《積墨山水》正是李可染靈魂與龍骨的完美結合,是藝術家
本性之中的探索和總結。除去了浮華、褪去了四季的色彩,才有了純
粹的積墨,純粹的李可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