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小残卷斋藏善本碑帖
P. 108
2273
2273
罗振玉 旧藏 邵锐 题跋
隋龙藏寺碑并碑阴
清乾隆拓本
1册34开并1张 纸本
钤印:金农印信、上虞永丰乡人罗振玉字叔言亦字书遗、叔言、罗振
玉印、足吾所好玩而老焉、茗生所得佳拓、岑斋铭心之品、岑斋审
定、邵茗生读碑记、杭州邵锐字茗生印信长寿、邵锐、六通馆、桃
坞、顾武宝戟台印信长寿、椒 曾遇李芝阶(在铣)藏清初拓本,以索值过昂力不能致,仅录李跋于
题签:1、隋龙藏寺碑旧拓本。宸翰楼藏。钤印:罗振玉 文字本后,颇致憾焉。此本与李本存字略同,而额完整,尤为难得,
2、隋龙藏寺碑。清初拓智字本,丁酉秋(1957)邵锐珍庋。钤 因亟购之,所以成先志也。昔姚茫父丈(华)尝曰:《龙藏寺碑》石
印:炉奴 极脆,岁有损字,将有日重之势,以后佳本值当益昂,即凡本亦将成
3、古拓龙藏寺碑。此毛意香题签也。意香名怀,长洲人,精书 珍玉,况其上者岂可复得乎?从此誓心年须收数本,以塞吾之所嗜,
法,门弟子极盛,有《南园草堂集》。钤印:邵锐、茗生 并以考风气之所趋云。锐亦颇有此愿,倘能遇张公礼本则大慰矣。书
4、隋龙藏寺碑侧题名。新发见两分。徐鸿宝特赠。直隶正定。 此以当息壤。丁酉秋(1957)邵锐识。钤印:茗生题记
钤印:伯絅鉴藏 提要:《龙藏寺碑》全称《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隋
题识:1、钱大昕考金城王孝僊为王杰之子,《周书》:杰,金城直 开皇六年(586)十二月五日立。原碑现在河北正定隆兴寺内。未署
城人,宣帝即位拜上柱国,追封鄂国公,谥曰威。子孝僊,大象末位 书写人姓名。楷书,碑阳三十行,行五十字。碑阴五列,列三十行。
至开府仪同大将军。碑书仙为“ ”,盖字体之偶异。传不云袭鄂 碑文骈俪,记叙内容主要是佛教历史及龙藏寺建寺缘起。碑文书法方
国公,则史之阙也。其仕隋,为恒州刺史,在《周书》固不当载。而 整有致,字画挺劲有力,存六朝之遗韵,开唐楷之先声。目前所见
《北史》亦未增入,此为缺漏矣。见《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卷二。诗 《龙藏寺碑》最早拓本是明初拓本。
“景员维河”笺,“河”之言“何”也。此碑云寻派避世,彼亦河 此本为罗振玉旧藏,有毛怀题签,金农钤印。后附徐鸿宝持赠
人,写“何”为“河”,隋人作字,犹存古义。《虚舟题跋》顾诋 碑额后十六人题名整拓,拓上有邵章钤印。邵锐、王谔廷题跋。据
碑为用字之误,何耶。见《雪堂金石文字跋尾》卷三。太岁在丁酉 张彦生《善本碑帖录》,三行“说”字可见,四行“具诸佛智”之
(1957)十月初五日,杭人邵锐迻录。钤印:邵锐小记、茗柯有实理 “智”字仅损左上角,为清乾隆拓本。
2、《龙藏寺碑》世无佳本,余于二十年前曾得残搨,老友秋村 著录:罗振玉撰:《雪堂所藏金石文字薄录》,1917年。收入《罗雪
称赏不已,况此全本乎。笔意真朴而又兼古淡,扫尽倾欹呆板窠臼, 堂先生全集》续编五,台湾大通书局,1976年,第2183页
魏晋流风宛然在目。余虽老倦废学,对此犹有喜色,辛未之五月初 Former Collection and Annotated by Luo Zhenyu, etc.
伏,试王谔廷笔书此。五湖散人怀。钤印:五湖散人、桃坞 INSCRIPTION OF LONGZANGSI IN SUI DYNASTY
3、先君子最服膺《龙藏寺碑》,曾藏有文字本,为雍乾间精 Rubbing made in Qianlo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拓,手自题校丹黄几徧。此本有毛意香(怀)跋及金冬心(农)印, 1 Volume with 1 page Paper
为上虞罗叔言丈(振玉)旧藏,乃清初拓本,“具诸佛智”之“智” 14×25.5cm 5 / 2×10 in
1
字尚存,胜于文字本者计全字六、半字五,其他点画之多不与焉。爰
以朱笔标注眉端,而附记于册尾,虽拓不甚精,而古趣盎然。先君子 无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