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玲珑
P. 18
3199 本品唇口,短束颈,置对称双环耳,扁球腹,腹下长握,下承圈足,
清乾隆 足面内凹,子母口盖,盖面拱起,宝珠形钮,外壁以青花装饰,口沿
青花蟠螭纹双系豆 及腹部绘蟠螭纹,下腹部绘蝉纹,近足处绘蕉叶纹,足处绘涡纹,盖
口沿处绘蟠螭纹,盖面绘四叶蝉纹,钮绘梅花。外底心以青花书“大
A BLUE AND WHITE “CHI” MOTIF DOUBLE- 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HANDLED VASE, DOU
Qianlong Mark and of the Period 豆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盛食器,有青铜和陶质等多种,最早出
来源: 现于西周,主要用以在宴飨中盛放肉食,在祭祀中亦是不可或缺的礼
北京拍卖会,2016 年 11 月 15 日,lot1297 仪用具。此式青花蟠螭纹双系豆见有康熙朝相同制式作品,器身纹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一致,仅盖面形制、纹饰略有差异,由此推测,其造型及装饰纹饰或
H: 17.7 cm (7 in.) 化裁于康熙时期内府所藏三代青铜器。
RMB: 10,000~20,000 乾隆皇帝主政之际,仿宋代《考古图》、《宣和博古图》体例,将清
USD: 1,400~2,900 宫收藏的古代铜器逐一整理,编纂《西清古鉴》和《宁寿鉴古》,为
仿青铜器造型瓷器的烧制提供了范本。此式青花蟠螭纹双系豆之器型
及装饰元素与乾隆时期所纂《西清古鉴》中“周粟纹豆”颇为相似。
周粟纹豆盖顶部为盘,盘面装饰蟠螭纹,器身以粟纹、蝉纹为饰,本
品所绘蝉纹与蟠螭纹与之皆有呼应。且本品在康熙朝作品基础上将盖
面纹饰改为与腹部相同的蟠螭纹,增强纹饰韵律感,与周粟纹豆装饰
效果更为相似,可见工匠之巧思。
3199(mark)
本品器型古朴、纹饰华丽典雅,工艺精湛,为乾隆时期仿古之精品
佳作。
参阅: 《钦定西清古鉴》,清梁诗正、蒋溥等纂,清光绪十四年
(1888年),迈宋书馆印,卷二十九,第二十九;
《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第288页,图190;
《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上)》,铁源主编,朝华出版社,
2005年,第214页
《钦定西清古鉴》, 故宫博物院藏康熙朝作品 景德镇陶瓷馆藏品
卷二十九,周栗纹豆